諸葛亮身體伏於書案上,全神貫注的盯著面前的豫章地圖,其上詳細記錄了豫章、廬陵二郡之山川、縣、鄉邑、關要,乃至里程,製作極為精良。
這幅地圖過去一直收藏於豫章郡府主記室,諸葛亮叔父諸葛玄曾任豫章太守,諸葛亮少年時代就見過此地圖,
後諸葛玄被朱皓所逐失官,將此圖獻給劉表,如今又輾轉回到諸葛亮手中。
這幅地圖諸葛亮已研究不下千百遍,特別是近期以來,更是將此地圖置於寢室內,早晚觀看研究,
上面每一處山川、城邑,
諸葛亮皆爛熟於心,就算讓他重新繪製一幅,想來都不是什麼難事。
很多人都以為,劉景親自率領的水陸大軍,將是攻打豫章的主力,實則不然。
根據己方打探到的情報,江東軍去年江夏大敗,死者萬計,喪舟數百,儘管損失慘重,卻也從黃祖那裡獲得了拍杆技術。
目前江東軍戰船已大量裝備拍杆,儘管尚未經歷大戰考驗,但在技術上已經與劉景軍沒有差別。加上江東軍將士慣習水戰,如果在江上與之硬碰硬,就算取勝,也是傷敵一千,
自損八百,得不償失。
因此,劉景率領的大軍,
目的不在攻打豫章、廬陵,
或與敵人決戰,其主要任務有二:
一是奪取豫章北部重鎮柴桑,將孫賁、太史慈兵力引出。
二是扼守彭澤,封鎖長江入贛入口,擋住孫權的水上援軍。
這兩個任務,都是為了給真正的主力創造進攻的有利條件。
沒錯,此次攻打豫章、廬陵的主力,正是諸葛亮所率之軍。他將率領兵船萬人歸長沙,而後會合荊南之眾,出醴陵,由陸路進攻豫章腹地。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劉景調裨將軍蔡升、黃忠,中郎將劉亮、魏延、霍峻、單日磾、習珍等七將,歸入諸葛亮麾下。又調南郡太守徐庶、參軍楊儀、劉敏、司直司馬芝等,參謀計議。
劉景率領數萬大軍給諸葛亮打掩護,做陪襯,又盡遣猛將謀臣輔佐,其信任至此,可想而知諸葛亮身上揹負的壓力有多大。
此戰只許勝,
不許敗,否則諸葛亮都沒臉回去見劉景了。
“軍師,到津鄉了,渡口有人相迎,似是徐南郡。”
諸葛亮邊看地圖,邊思考策略,神情異常專注,連楊儀進入廬室都未察覺,直到後者出聲。
諸葛亮一聽徐庶來迎,立刻起身出廬室,立於甲板,果然看到渡口聚集了一群人,為首者臉龐隱隱可見,正是好友徐庶。
船隻一靠岸,諸葛亮就迫不及待的下船,與徐庶握手言歡,兩人上次見面還是正旦之時,一晃大半年不見,分外想念。
寒暄過後,諸葛亮笑著問徐庶道:“俗語云:‘州郡記,如霹靂;得詔書,但掛壁。’守、刺之令,猶勝天子之詔。元直在南郡,專政一方,信理庶績,舉善除惡,威福由己,今卻入我麾下,受軍旅奔波之苦、策畫籌度之累,不知心中可否有怨氣?”
徐庶沒有在意諸葛亮的調侃,淡然回道:“孔明還不知我的志向麼,乃輔佐將軍以成王霸之業耳。將軍認為我治郡有益,我便治郡,將軍認為我治戎有益,我便治戎。在我心中,二者並無高下之分,又何談怨氣?”
“相交至今六七年,元直之言,總能予我啟誨。”諸葛亮先是感慨一聲,接著誇讚好友道:“元直剛毅明斷,處茲不惑,明於將略,有你在旁助我節度軍戎,規畫分部,我可無憂矣。”
徐庶笑道:“我今為孔明帳下吏,孔明認為我可任,只管吩咐便是。”徐庶知道渡口人多眼雜,絕口不提軍中之事,問諸葛亮道:“孔明進不進江陵?”
諸葛亮肅容道:“夫為將之道,軍井未汲,將不言渴;軍食未熟,將不言飢;軍幕未施,將不言困,總之,為將者當與士卒同也。我為一軍主帥,安能棄將士於野,獨自入城中休息?”
徐庶早知道諸葛亮不會同意,道:“我已命人在津鄉備下飲食,將士上岸,即可就餐。”
諸葛亮稱謝。就像他之前所說,將士用餐,他方用餐,將士安寢,他方安寢。次日,諸葛亮即率軍登船,順江而下長沙。
…………
卻說劉景在豬口與諸葛亮分別,繼續沿漢水而南,至夏口,甘寧、劉祝皆駐軍於此,黃祖亦率江夏文武,自沙羨趕來迎接。
劉景看著鬍鬚花白卻體軀健壯的黃祖,笑道:“黃江夏近來為征討豫章籌備,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