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漢第四百七十章
策論
翌日,為迎接一百零一名明經科考生的到來,荊州州部正堂大門再一次轟然開啟。
正堂作為荊州朝會之所,平時處於封閉狀態,只有每月初一、十五朝會,及發生重大事情,劉表召群臣會議時才會開啟。
此次科考,劉景已是兩度開啟正堂,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一百零一名考生在兩名前導小吏的引領下,依次進入正堂。
劉景現在的身份其實並無資格開科取士,他不是天子,甚至都不是荊州的主政官,如今的官職僅為安遠將軍,領零陵太守,是以面對一眾考生,他沒有安坐接受拜見,而是起身下階迎接。
劉景一副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模樣,但他可以不拘禮節,考生們可不敢沒上沒下,謹守尊卑之道,低眉垂首,齊齊拜道:“吾等拜見將軍……”
劉景抬手止之,含笑道:“諸君不必多禮,快快請起……”
一眾考生中,熟面孔不在少數,劉景一一頷首致意,而後道:“諸君連過兩試,才學超群,皆為國之英才。今天下喪亂,生靈塗炭,餘不才,欲救國家於水火,解萬民於倒懸,不得以應權通變,開科取士,延攬俊傑,共襄興復大業。今日策問,不考經義,惟以政論,望諸君勉之。”
“諾。”眾考生對此絲毫不覺意外。時值亂世,劉景需要的是濟世之才,而非經學博士。
劉景又說了些勉勵之言,隨後衝考生們點點頭,轉身回到上座。
這時主簿蔣琬上前,代劉景公佈今日策問考題:“社稷何以衰敗?何以興復?”字數當在千字以上,時間則以日昳為限。
考生們聞言頓時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社稷之興衰,這個題目太大了,哪是區區千字所能闡明,非數千字長篇大論不可。
所幸眼下食時才堪堪過半,距離日昳足有三個半時辰,考生們有充足的時間思考、作答。
有了前面兩次經驗,眾考生駕輕就熟的領取號碼牌入坐,有的人才思敏捷,立即執筆點墨,埋首疾書,有的人謹慎持重,則皺眉凝思,久不動筆。
考試時間頗為漫長,劉景可沒耐心在上面緘口枯坐幾個時辰,約半個時辰後,他命主簿蔣琬代替自己監事考場,便轉入別室便坐休息,期間親自煮了一壺清茶,邊飲邊與諸葛亮、龐統、王粲等近臣閒話正堂中的考生們。
劉景細細體味著環繞於唇齒間,久久不散的茶香,笑著問幾位心腹道:“你們認為,今日誰可力壓群英,問對奪魁?”
諸葛亮率先道:“崔州平出身名族,才學廣博,我過去在襄陽求學時,每與其討論天下之事,常受啟發,獲益匪淺,以其才學見識,諸生中無出其右者。”
劉景聞言若有所思,諸葛亮對崔鈞的評價居然這麼高,他當然不會認為諸葛亮是在替好友吹噓,崔鈞必然有著過人的才能。
歷史上諸葛亮四友中,徐庶、孟建、石韜仕魏,儘管最終官職不高,總歸還有些許記載。而崔鈞也不知是早早去世還是隱居了,竟然都沒有留下隻言片語。
王粲也提出一個人選:“崔州平固然是天下英才,南陽劉恭嗣也不差,足以和崔州平一爭高下。可惜其兄劉望之亦楚國佳士,卻以正言直諫被劉表冤殺。”
劉恭嗣即劉廙,其乃司馬徽弟子,黃中通理,知名官學,王粲之前就曾向劉景推薦過他。
其兄劉望之有名於世,曾為荊州從事,與兩位好友並以正直遭到佞人讒害,為劉表所誅。
劉景舉兵北伐時,釋出討伐劉表檄文,就曾以劉望之為例,抨擊劉表是非不分,殘害忠良。
劉望之被害後,劉廙恐受株連,不敢留在官學,潛歸鄉里,直到劉景入主荊州,老師司馬徽書信相招,他才重新回到襄陽。
龐統也認為崔鈞、劉廙最有可能奪魁,他和二人相識已久,深知二人皆身懷大才,環顧沔南年青一代,著實找不出一個能夠和二人比肩之輩,即便是名聲僅次於他的習禎也要稍差一籌。當然,龐統沒把自己算在內。
時間就在幾人的閒談中飛速流逝,轉眼就到了日中時分,此時距離開考已過去近兩個時辰,想來下筆快的差不多都寫好了。
念及於此,劉景當即結束談話,重新返回正堂,閒庭信步穿梭於一眾考生間,檢視考生們的策論,有的見地讓他暗暗叫好,有的觀點則讓他大搖其頭。
一路走,一路看,劉景行至崔鈞的書案前,後者仍在伏案疾書,寫好的文章則擺置於案邊。
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