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食。一邊是家中糧倉滿滿的富人地主們,卻一粒糧都不給拿出來。
饑荒過後,餓死數以百萬計的百姓,那些寶貴的糧食,卻可能在富人倉中發黴腐爛。
讓杜淹和孫伏伽退下後,李世民看著李超在山南做的那些事情,陷入沉思之中。
關中要不要也學李超的辦法,接管糧商們的糧食?要不要也來個統一糧價,要不要實行糧本糧票制度?
李世民還有些猶豫。
關中不比山南。
山南地方,那都是地方豪強。但是關中京畿,那些有糧的人,一般都是勳戚權貴們,這些人算是朝廷的根本了。
如果實行李超的那些辦法,那可就一棒子把這些人全給得罪了。
可如果不用強,指望這些人能一心為朝廷著想,主動的幫朝廷度過這難關,也是太年輕。
想了半天,李世民都沒有想出個什麼好的辦法,難以下定決心。
吃飯的時候,李世民把這難題問長孫皇后。
“觀音婢,你覺得朕該如何做?”
“陛下,此等軍國大事不該由臣妾一個婦人插嘴。”
“你說說你的看法,朕實在頭痛,難以決定。”
長孫皇后走到李世民的身後,為他揉捏著腦袋,輕聲道,“那臣妾就說幾句吧,這事情,影響太大,陛下不如讓李相、蕭相和陳相在地方實行,但不是公開下詔,至於關中京畿,還是暫且不要實行如此激進之策。若是中原之地能夠緩解災情,也不差關中這一地。若中原解決不了,有關中也不夠。”
李世民聽了若有所思,皇后的意思是讓他留點餘地,這樣也能有個進退餘地。
“陛下,臣妾倒是覺得,李相國在山南的捕蝗之策挺不錯的。滅蝗改為捕蝗,想徹底滅絕蝗蟲太難,隨便漏掉一塊地方,可能來年都會有數以億萬的蝗蟲,但趁著現在還有時間,儘量的捕蝗,然後把這蝗蟲加上糧食等做成救災餅,這卻是實實在在的。”
“臣妾聽說一石糧配上蝗蟲等其它,可製成五石救災糧,這可是等於憑空增加了四倍之糧啊。若是能調一千萬石糧加工救災糧,那一千萬石糧就變成了五千萬石救災糧,這到時得救活多少饑民啊!”
“陛下不如公開救災糧之配方,讓天下糧商、百姓自制救災糧,不管誰制救災糧,每加工一石,就能增加數倍之糧!”
李世民聽了,一拍大腿。
“皇后所言正是,太對了!”
只要糧食增多了,管是由那些糧商們來出售,還是由朝廷出售,糧食多了,能活命的百姓也就多了,至於其它的,都是次要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