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元輔卻拿了十三家司報名,黨郡王也報了四家,他們看樣子是想要爭奪的。”
“陛下,紅海距離大唐如此遙遠,不亞於美澳,不用擔心。”
承乾轉頭過來,“長,你說朝廷如今這分封之制和海外殖民領的制度,真的沒有問題嗎?諸侯越封越多,如今甚至連商人只要有錢都能買下一塊領地,擁地擁兵了。難道,真的沒有什麼後患嗎?”
二十歲的皇帝,也早過了別人說什麼他信什麼的階段。
他也會自己si考。
元輔一直在推動的是貴族分封,是議會,要以法制。而如今,又推出這個海外殖民,是要放開限制,讓百姓在海外去自己下殖民地。
只要在朝廷註冊成為殖民司,能在海外攻城掠地,建城築堡,招兵買馬。
他總覺得這火熱的背後,是隱隱的威脅。
他心裡有些不安。
“分封加推恩,再加只是原之外分封,所以臣以為,分封和殖民,能讓大唐開疆擴土,會讓大唐更,但威脅不到朝廷。朝廷據有原,原外的封地給朝廷源源不斷的輸血,朝廷會一直保持著大。諸侯,對抗不了朝廷。”
“是嗎?”承乾並不太意這個答案。
“長,諸侯都能擁兵,你說如果有一天,諸侯們提出以後領地稅賦他們要分更多,甚至是全部歸他們,朝廷能拒絕嗎?甚至有一天,他們要求領地的治民權、司法權歸他們,朝廷能拒絕嗎?”
“如果朝廷拒絕,結果又會如何?zhan爭嗎?”
他沒有等馬周的回覆,自顧自的道,“萬一將來有一天,有諸侯想要這些,而朝廷拒絕了,那他們會不會著清君側或者法的大旗舉兵入京?”
“又或者,朝廷一步步退讓,都答應了他們。可到時朝廷又以什麼控制諸侯呢?諸侯有地有兵,他們完全是之。”
馬周沉默。
這種事,並不是不可能發生,而是很有可能發生的。
畢竟,貞觀推出分封之始,諸侯並不能擁兵的。後來允許擁有一支衛隊,再後來,這衛隊數量不斷增加。到如今,最少也能擁兵一千。還能統領領地的民兵,甚至是非常之時能統領領地朝廷的駐軍。
馬周想了想道,“陛下,如果諸侯敢判斷,那朝廷和其它諸侯可合力討伐誅滅之。”
“如果所有的諸侯都起來反叛呢,或者多數諸侯聯合起來呢?”
承乾可是清楚的記得次的法zhan爭,張超旗幟一舉,響應者雲集。張超說這是太子之名的號召令,是大家維新法的決心。
但他卻也看到了,那是張超的威望。
“陛下,如果所有的諸侯都起兵叛亂,那隻能說明一個問題,朝廷失了人心,做了天怒人怨的事。”馬周勸道,“陛下,這天下沒有完美的制度,再大的王朝,也會有滅亡之時。軍事說,在德不在險。得民心勝過擁天險。而臣要勸陛下的也正是如此,只要朝廷仁政治民,便會得百姓擁,諸侯也無叛亂理由。哪怕有野心勃勃之亂臣,但也絕對是少數。”
“如果陛下還是擔憂,那不如多封宗室,這樣也能起到些制衡的神作書吧用。”
“不過有一點切記,絕不能分封原之。原為不封之地,這點絕不能改。”
大唐的宗室並不多。
李虎的子孫倒是很多,但貞觀朝時清洗過,後定下規矩,非皇帝之子不得封王。
李道宗那些宗室都削奪王爵。
高祖的兒子留了太皇一個。
承乾的兄弟前後死了五個,現在還有二十二個。
李治要去澳州,李弘要去美州。
還有二十個,多數都還未成年。
這些皇子,承乾原本是想著將他們和太皇一起送去美洲的。
現在聽了馬周的話,也有些猶豫。
“朕的那些兄弟,若分封他們,他們會屏藩朝廷衛朕嗎?”
“當然,他們是陛下的兄弟啊!”馬周道。
承乾道,“可高祖和皇還是父子,皇與建成、元吉不也還是兄弟嗎?朕與李泰也是同胞兄弟,他卻還一直想取面代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