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殿。.
張超身著明黃龍袍,頭戴軟腳幞頭進來。
皇后崔鶯鶯坐在那裡,旁邊是貴妃鄭婉言、淑妃盧氏、賢妃鄭紅線、德妃杜采薇,還有其它幾個嬪妃。
那陣容,後宮的十幾位都到齊了。
“你們這是幹嘛?”
張超有點無奈,這群女人聯合起來,要給他選秀。
凡貴族之家、五品以官員、道以議員年滿十四至十六的未婚女兒、孫女皆在選秀之列。
“陛下剛過不惑之年,正是春秋鼎盛之時。後宮卻只有我們這幾人,哪裡能行。臣妾既然身為皇后,執掌這六宮,自當盡皇后本份,為陛下選秀女以充實後宮,也為皇家多添子嗣。”
這事情崔鶯鶯事先跟他說過幾次,但張超並沒同意。
四十多歲了,又不是年輕小夥,對美人什麼的並不是很掛懷在意。其實家裡十來個女人,也都個個既美麗又有氣質,外面還有平陽和青鸞呢。
但現在十三娘直接動用了她皇后的權力,降下懿旨選秀。
皇帝、皇后各安其位,這皇宮裡面,前廷是張超的,後宮是皇后掌管。崔鶯鶯要給皇帝選秀女,內閣奉行的是十分迅速。
沒有人覺得這有什麼不對的,這事情當然歸皇后管的,太后也可以管。
皇帝后裡添些秀女,也一樣沒問題。
甚至大家還認為這是個榮耀的事情呢,本來崔鶯鶯沒要求非得貴族高官議員之女的,但在內閣,宰相們加了一條,秀女只限在貴族和五品以高官和議員之家選。
先在各道海選,最後選出一批優秀者送入京城,最後在由太皇、皇后們親自選一次。
選秀採取的是自願報名原則,只要符合家庭條件,以及未婚和未定婚的十四到十六歲的姑娘都行。
按這個慣例,張超這個皇帝在這次選秀,甚至都沒有資格親自挑選秀女。第一次海選,交由各道議會和宣撫使、總管們,還有皇后派去的宮廷內侍選。
第二次,則由崔鶯鶯等皇后妃嬪們親自選。
張超啥也不用做,等人選好了行。
張超說不過皇后,最後只好道,“好吧,我退一步,你們把秀女的年齡改一下,首先得年滿十六歲,十四歲太小了。十六到十八歲吧!”
其實他還想要把家庭出身這條限制取消了,不一定非要選貴族官員議員之女,甚至那條必須漢女的也不一定需要加。
漢胡通婚,能夠加快同化其它征服的民族。
不過崔鶯鶯和內閣都認為,選秀只能在貴族和官員議員的家族選,還得是漢女。
他們似乎忘記了張超其實有兩個胡人嬪妃,一個波斯姬,一個羅馬女人。
“最終只選四個。”張超又加了一條。
“四個怎麼夠,選一百個。”
張超搖頭,這選秀可並不是一般,這些選的是皇帝的女人,而不是普通的宮人。這些人一選,可是張超的嬪妃了。
不像是宮人,每年地方都會選一批年輕女子入宮,這些人入宮是經過培訓後做宮女,專門服侍皇帝和妃嬪、照顧年幼皇子公主們的。按現在的宮制度,宮人選後學習規矩,然後四年後可以出宮回家了。
這些宮女在宮裡還有工錢,其實相當於皇家僱傭的侍女。
當然,若是得到皇帝臨幸,則會升為皇帝的女人,給予身份什麼的,不能再離開了。
“四個。”張超堅持。
崔鶯鶯看了丈夫一眼,“三十個。”
“四個。”
“十二個,不能再少了。”
見十三娘不肯再讓,張超也只得無奈點頭答應。
“宮廷里人員稍精簡一些,不用那麼多人。”
張超主張能夠外包的東西,讓外面做,不必樣樣都皇宮裡自己做。
一個皇宮,弄的萬人,這太過了。
其實哪用的著這麼多人。
現在宮裡太監也不少,張氏皇族應當算的是最有錢的皇家,但有錢也不用擺這麼大的排場。
“宮廷裡把人員裁減至三千以內吧。”
宮有內侍省和殿內省,內侍省是皇帝之近侍機構,管理宮廷內部事務。並不專用宦官,參雜士人管理,由內侍監、內侍、內常侍等為首官,掌傳達詔旨,守禦宮門,灑掃內廷,內庫出納和照料皇帝的飲食起居等事務。下有掖庭、宮闈等六局。
另有殿內省,掌皇帝生活諸事,下有尚食尚藥等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