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李世民當然知道這不是真降,不過是給大唐一個面子而已。這讓李世民心裡舒服了一點,要不然,他還真打算再發兵去打吐蕃了。
“朕還是操之過急,那吐蕃地處高原,太過遙遠,對吐蕃用兵,不論是後勤補給,還是行軍,又兼其氣候特殊,確實不宜這樣的倉促進軍征討。若朕當初早用你之謀,也不會有此次的狼狽了。”
“陛下答應他們的求親了?”
“朕打算從宗室裡挑一個女子,賜封公主,然後送過去。”
李超不由的搖頭,是不是封號就叫文成公主,你還打算弄大批的工匠啊、書籍啊這些做陪嫁啊?
“陛下,臣以為不可。”李超堅決反對。
大唐立國不久,但送出去的‘公主’卻不少。給頡利、突利、統葉護、慕容伏允等都送過公主,雖然這些公主都是宗室女加封公主號,不是真正的皇帝之女,可就算如此,她們也是打著大唐公主的名號嫁過去的。
早幾年,大唐條件不好,確實也沒辦法,需要和親以穩固形勢。但現在不同了,就算不和親又怎麼樣。
沒必要委屈自己的女子。
“陛下,臣以為,吐蕃求降,可以接受。他們送女子送金銀來都能接受,但我們不能答應他們送公主去和親。大唐的公主,不應當遠嫁外邦。大唐的安寧,不能靠送公主來穩定,哪怕是普通的女子也不應當。邊疆安寧,自有我們大唐將士守衛,輪不到靠女子和親來換取。”
李世民手反捏著下巴,認真的點了點頭。
李超繼續道,“我大唐從今往後,應當立一條規矩,不和親不稱臣不納貢!”
本來他還想加一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但想一想,天子守國門,其實並不就全對。從軍事地事和軍事政治這方面來講,把國都放在國家的邊境上,既不利於國家行政的通暢,也不利於國家的安全。
這其實就和打仗的時候,主帥不適合親自衝鋒,或者立於陣前一樣的道理,太過危險。不但使主帥自己危險,也讓全軍形勢跟著危險。
主動的讓自己處於被動之中,讓全軍都很被動。
“陛下,此次征討吐蕃雖然未競全功,但我們也並沒敗。敗的是吐蕃人,我們攻城掠地,差點都打到邏些城去了。怕的是他們,要不他們也不會求降。我們同意吐蕃求降,接受他們送來的女人和財寶,但要加一條,讓他們把囊日論贊的兒子棄宗農送來為質。”
“棄宗農?”李世民疑惑。
“囊日論贊的兒子,據說非常聰明且極得其喜愛,將來會是吐蕃贊普。讓他把棄宗農送來,才能證明吐蕃的忠心。”
棄宗農,就是歷史上李世民的女婿,松贊干布了。不過此時,還很年幼,比承乾大兩歲而已。
李世民想了想,“好,那朕就讓吐蕃送女和親,送子為質,再讓他賠償一筆錢財,若是他肯,那此次之事就算了結,朕暫時不找他算賬。”
“朕也學下承乾,賜封囊日論贊為吐蕃郡王,再賜姓名李歸義吧。”李世民哈哈笑著,對於承乾對六藩王的賜封姓名之事,很是欣賞。
“吐蕃郡王李歸義,陛下高明。不過臣以為,就算囊日論贊到時肯送子女過來,還願意賠款,可也不能真的就此放過此事。”李超可是一直認為吐蕃會是大唐勁敵的,哪會輕易的被糖衣炮彈給打倒。
“我們可以換一套辦法,不用強攻,改用刺客去刺殺囊日論贊。如今吐蕃內部其實也是矛盾重重,新舊貴族勢成水火。只要囊日論贊一死,又沒有我大唐的外部直接軍事威脅,那麼再有孫波王子等暗中煽動,則吐蕃內亂必生。那個時候,我們不急著直接動手,支援孫波王子他們,讓蘇毗從吐蕃中再分裂出來,那時讓他們內亂去,坐山觀虎鬥,等他們兩敗俱傷之時,大唐再出手,則一朝可定。”
李世民對著李超豎起了大拇指,這招狠。
比直接出兵還狠。
不過他喜歡。
“好,那就按你說的這個來辦,既然是你出的主意,還是由你來負責。”
吐蕃的事情,算是就此議定。
接受吐蕃的請降,調程咬金和侯君集回京。
“吐蕃之事就按你的計劃行事,我們還是來談談西域,談談統葉護吧。朕還是有些小瞧了統葉護,或者說是高看了莫賀咄。這才短短半年多時間,統葉護已經把我們全力支援的莫賀咄打的潰不成軍,我們再不出手,統葉護就要平定西域了。”
“朕決定,要親征西域,絕不讓統葉護掃平西域。若等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