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了精神方面的探索,她樂於接受生活的全部內容。她到了不得不認真思考一下該選擇哪所大學的時候了。

第二章 愛幻想的芝加哥郊區女孩六、選擇韋爾斯利

希拉里將於1965年9月上大學,並且已把自己的選擇限制在了分散在新英格蘭各地的被稱為七姊妹學校的幾所女子學校中。她是個獲獎學生,史密斯學院和韋爾斯利女子學院在芝加哥地區的校友會都曾找過她,邀請她去參加一些交友性質的茶會和招待會。她後來說:“這一切都顯得非常昂貴花哨,在我看來挺可怕的。”

她的老師中有一位叫珍妮特·奧爾特曼·斯普拉根斯,她希望希拉里到韋爾斯利學院報名,但她建議希拉里在去學校前與自己的父母商量一下。多蘿西的看法是隻要女兒喜歡,去哪裡都無所謂;羅德姆從未聽說過史密斯學院和韋爾斯利學院,但是如果堅持女兒去唸,他也沒有意見。

後來成為美國大學法律教授的斯普拉根斯說,她也許對希拉里說過韋爾斯利靠近波士頓,擁有城市的一切優越條件,而史密斯卻位於馬薩諸塞州諾斯漢普敦更加靠近鄉村的地區。“我不記得企圖讓她非上韋爾斯利不可。”斯普拉根斯也沒有告訴過希拉里她不能上耶魯、布朗或任何其他男子學校。“我只是說韋爾斯利的教育質量特別高,資源極其豐富;它強調婦女教育的重要性和婦女在社會中的作用;許多才華過人的女性在那裡就讀,並且我相信她在那兒會結識一些重要的終身摯友。”

不管是史密斯還是韋爾斯利,希拉里都沒有去過,所以在獲知被兩校錄取後,她根據兩校提供的照片,決定選擇韋爾斯利。韋爾斯利校園美麗如畫,校內的瓦班湖令她想起家鄉的維諾拉湖。

當然,她的考慮可能還不只這樣單純,為什麼她不選擇東部的常春藤學校,而把自己的選擇限制在女子學校中呢?那是因為常春藤大學都是男女分校,如果女孩子要受到與男孩子同樣高質量的教育就非得去上七姊妹女子學院不可。而且,更為重要的還在於,韋爾斯利學院是美國最出色、最先進的女子學院之一。希拉里上韋爾斯利學院的意圖,就是要插足主宰社會進步的男子世界之中。韋爾斯利學院當時恰好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希拉里的一位同班同學回憶說:“當時在校園內,學生有一種成年之感,一種擁有權力之感。”

1965年9月12日,希拉里邁進了韋爾斯利學院,韋爾斯利學院像歡迎她們之前的所有新生那樣歡迎她們,對自己的聲望滿懷信心,確信學院有能力透過她們與國家一些最了不起的有識之士的交往和嚴格的社會傳統意識教育,把這些來自中上層家庭的精英女子培養成令人印象深刻的婦女領袖。

但事實上,希拉里所在的韋爾斯利69屆絕不同於其他時代,這屆大學女生經歷了一個對婦女來說有著深刻變化與巨大動盪的時代。

50年代末期的韋爾斯利女生們還多半將心思放在找丈夫上,不太關心外界的變化。當然,韋爾斯利的垂範和它在不違反當時世界對婦女的傳統觀念的前提下,為那些聰明且有抱負的女子展現出一幅宏圖,並教會她們實現理想的辦法,仍讓在此就讀的女生們受益終生,即使後來她們中的許多人並沒有選擇政治生涯。

韋爾斯利始終重視服務精神。學院的拉丁語座右銘“NonMinis-trarisedMinistrare”,反映了《新約全書》自我奉獻和為他人服務的訓誡,即不求別人服務,但求服務於人。這與希拉里的衛斯里宗教信仰是一致的。事實上,韋爾斯利學院大多數學生來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他們一代一代地來到這個風景如畫的波士頓郊外的校園,正是她們為這所全國最有聲望的女子學院帶來了很強的服務精神。

然而,希拉里就讀時的韋爾斯利已給人一種過渡期的感覺。弗朗西勒·威爾遜,希拉里的韋爾斯利同學,未來的馬里蘭大學美籍非洲人研究中心助理教授曾經說過:“對我們來說,初來韋爾斯利就讀時,它是一所女孩子的學校,當我們離開時,韋爾斯利已成為婦女大學了。”當然,等四年之後畢業時,希拉里也已經能夠很清楚地總結這段經歷了,她說:“學院和國家都處於快速,有時甚至是劇烈混亂的變化時期我和我的同學們都感到了挑戰,反過來,從入校之日起,我們就向學院的傳統做法提出了挑戰。沒有什麼被看做是理所當然的了。”

初到韋爾斯利的希拉里也像一般女大學生一樣經歷了一段孤單的、不知所措的適應期,她甚至在開學一個月後打電話給父母說她不夠資格當韋爾斯利的學生。父親勸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