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趙成、夏祿文,問詢胡憲一案。就又想起了這兩件事,不覺微微一翹唇須,抽動了一下臉頰,用炯炯有神的目光盯著他們申斥道:
“又要施仁政,施什麼仁政?孔子不也說過‘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這些豎儒,連這都不懂!國家初定,不嚴刑峻法,怎能立朝廷之威?不強本固原,民又何以從?法者,乃順於道而立。什麼是道?國家就是道!干犯國家者,就得行之以法。對待這些悍俠私劍,一部《遊士律》尚不能鉗制,朕叫你們對這些累以武犯禁的悍俠,拿出一個決斷,可時至今日,也不見你們拿出一個象樣的東西來。是不是要等到那博浪沙的大鐵錐再一次砸到朕的頭上,你們才能有個決斷!”說到這裡,由於激動,他用手猛拂了一下案面,斥責道,“食朝廷奉祿,不能解朝廷紛憂,尚能朝食夜寢麼?”
始皇帝的這一陣雷霆,砸在這幾個匍匐在地的重臣身上,他們只感到汗流浹背。
李斯冒了一頭冷汗,他拭了一下,抬起頭來,正了正嗓音,啟奏道:
“臣李斯有奏。”
“說!”
“渭南尉龍應奎對臣說(此時,龍應奎已攀上李斯這個權臣):他夜觀玄象,見井鬼間有異兆,分野在雍。他說,是我大秦之吉兆,但他也說不出許多。臣知道太祝蕭符精通占星、望氣、角風,於是和他去拜訪。蕭符說:‘徵兆初顯,不甚分明,以他的經驗來看,似是劍氣。’龍應奎聽他這樣說,當即就明白:將有名劍出世,此乃天示祥瑞,以象徵我大秦之強盛……”
“說這個幹什麼?”始皇帝一下子打斷了李斯的話,他此刻並不想聽奉承的話,他問,“你意何在?”
“臣明白,臣是說,當時龍應奎說:‘如真有名劍出世,乃劍壇一大盛事,劍士都以能目睹這一盛事為終身之嚮往。名劍出世,是要進行祭劍、洗劍的’。”
“怎樣祭劍、洗劍?”
“就是要用血食,尤其是名劍,必得名士名姬之血。這劍只有經過這樣的祭祀血洗,才會熠熠生輝,靈氣飛動。自從張嫣死後,陛下要臣等拿出一個決斷來。從那時起,龍應奎就朝思暮慮,想解陛下之憂。他曾想以天下大比為肇始,這本就是天下劍士所爭之名,想讓朝廷舉行一次劍林大比,讓天下悍俠私劍來爭個天下劍宗屬誰?只是他又覺得,這思想總不完備,因為這樣,很多犯禁之士可能不來。這次見此玄象,終於使他這個構想得以完備,他想以此為發端,必得天下劍士之爭睹。為此,他上了一個奏章。”李斯說畢,從袖中拿出一卷簡冊來,交於趙高。趙高再呈於始皇帝。始皇帝一邊看,一邊聽李斯繼續說下去。
“臣以為,此策甚好。現在故齊王主田憫和悍劍北門晨風在朝廷手中,我們以此二人之血,祭此將出名劍。陛下你想,既是名劍出世,又是以田憫和北門晨風之血,還有天下大比,天下悍俠私劍焉能不來?臣以為,到時,只要朝廷做好準備,藉此大比之機,一舉將這些悍俠聚滅,就能了卻陛下的枕蓆之憂。這些都在龍應奎的奏章裡寫明白了的。”
“這玄象之說可靠嗎?”始皇帝似有不信。
“臣對此不甚明瞭,陛下何不召龍應奎來一問?”
“龍應奎何在?”
“正在宮門外聽宣。”
“著他進來。”
始皇帝看了看跪拜於地的龍應奎,賜平身,然後重複了剛才的問話。
龍應奎既然獻了此宏策,焉然不成竹在胸,只見他侃侃而談。他說:“……玄象之說是真,但起劍卻不一定。大多是因起劍儀式不完備,或咒語不確,或儀式走偏,劍都化去了,因此十有八九是起不到劍的。這當然是一難。但臣從太祝蕭符、太卜熬詰之處聽說過。當年天地逸子曾說過,他曾見一古逸書中記載,當年區冶子鑄出工布王劍,此劍化為毫光,曳尾西北行,止於涇水。天地逸子又說,望夷之地有劍氣。臣以為,這是可以利用的。朝廷可按起劍儀式進行,起得了那劍當然好,起不到那劍,朝廷則可以名劍一把,刻上工布王劍一辭,到時,以此劍為由,也能遮天過海。只要目的能達到,手段都是次要的。”
“你認為哪些悍俠私劍也會信嗎?”
“這信念在他們的心中根生蒂固,正如這信念,在臣的心頭一樣。朝廷還可以發一詔令:‘既往不咎’。躬逢如此盛舉,天下劍士,焉能不來?再說又有大比一事,此亦劍壇所爭,陛下如有不信,可問趙侍御史。”
“是嗎?”始皇帝側目。
趙成稟奏曰:“確實如此。”趙成說是這樣說,其實當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