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8部分

輸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們趕緊去找任務物品吧。”

便摟著吳清浣的纖腰,化為一道青光,全速飛向瀛洲臺。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吳清浣已經來到瀛洲臺,挑戰歷代名將。

這次重新整理出來的名將,是唐朝的劉仁軌。

劉仁軌,生於公元601年,字正則,漢族,汴州尉氏人{今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張市鎮前大莊二組,別名劉響村,在此村的西邊橋頭有劉仁軌宰相的墓碑}。

他是唐朝大臣,著名的軍事將領和海軍統帥。

劉仁軌出身隋末的平民之家,雖生在動盪年代,仍“恭謹好學”,“每行坐所在,輒書空地,由是博涉文史”。

由於隋煬帝楊廣統治殘暴,驕奢荒唐,連年大興土木,並且不斷對外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蕪,民不聊生。在這種環境裡,劉仁軌自幼便過著清貧的生活。

從隋大業七年{611年}起,各地相繼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戰亂使劉仁軌無法正常謀生,很多時候都是清閒在家中。但他並沒有將這些寶貴的時間浪費,而是依舊專心學習。

唐高祖武德初年,河南道大使、管國公任瑰,將上表論事。劉仁軌見到草稿後,便提筆改了幾個字,使所奏表章煥然一新。

任瑰見到表章後,驚異不已,立即將劉仁軌補息州{今河南息縣}參軍。

不久,又轉任陳倉{今陝西寶雞市東}尉。

在烽火四起的隋末,劉仁軌從最基層紮紮實實地做起,一直到唐高宗命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率水陸大軍十萬,出兵百濟。

平定百濟之後,俘其國王及太子,在其地置熊津等五個都督府,並且留劉仁軌鎮守百濟府城。

面對強敵環視,劉仁軌孤軍鎮百濟而獲得國際名聲。

第四卷:縱橫天界(完結篇)第六百二十三章 王潤貞與徐苕郎

相傳劉仁軌出身貧寒,後雖身居顯位,但從不矜倨。

他每次接見年輕時的舊友,都是穿著很樸素的衣服。

當年劉仁軌任陳倉尉時,相士袁天罡曾對他說:“君終當位鄰臺輔,年將九十。”後果如其言。

劉仁軌雖身為文官,但在古稀之年仍能為國家建功立業,確實難能可貴。

而白江口海戰的勝利,也使劉仁軌成為華夏國戰爭史上為數不多的海軍名將。

公元663年,倭國認為幫助百濟驅逐唐兵,是進入朝鮮半島的好機會,於是傾全國之兵渡海作戰,攻取數城,然後直撲百濟舊地。

唐廷也沒大意,急詔右威衛將軍孫仁,率近一萬唐兵從海路乘軍船馳援,與劉仁軌會師百濟城,從而“兵士大振”。

會師後,劉仁軌以“擒賊擒王”的戰略,會戰倭國水軍於白江口,四戰皆捷,水陸連勝。

倭軍幾乎全軍覆沒,倭國勢力退出了朝鮮半島,從此“百濟諸城,皆復歸順”。

當時唐朝水軍為七千餘人,戰船一百七十艘;倭國水軍萬餘,戰船一千多艘。倭軍雖在數量在多於唐軍,但唐朝因國力強盛,經濟發達,所造海船以形體高大、效能良好著稱於世。

一時“煙焰漲天,海水皆赤”,唐軍四戰四捷,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焚燬倭軍戰船四百多艘;擊斃倭將樸市田來津;扶余豐趁亂逃奔高麗,其所佩寶劍被唐軍繳獲;王子扶余忠勝、扶余忠志和倭軍殘部投降;百濟諸城全部歸順,百濟再次得以平定,只有遲受信據守任存城不降。

674年,劉仁軌以雞林道大總管身份出擊新羅,使新羅王臣服。

685年,他勸諫武則天勿專權,反而被武則天命為文昌左相。同年病故,年八十五歲。

在與高麗、百濟的戰爭中,唐朝統治者對東征將領可謂精加選擇,充分發揮了這些軍事將領的指揮和作戰才能。

如薛仁貴“勇冠三軍”,龐同善“持軍嚴整”,高侃“勤儉自處,忠果有謀”,契苾何力“沉毅能斷”、“有統御之才”,李績“夙夜小心,忘身憂國”等,都是唐軍將帥中的佼佼者。

而劉仁軌則更要高出一籌,不但智勇雙全,而且有較高的政治才能,雖然孤立百濟,卻能使當地百姓“大悅”,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為戰爭的最後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據說,劉仁軌是華夏國曆史上第一個戰勝倭國侵略軍的將領,也是華夏國第一個取得海軍大勝的將領。倭軍被劉仁軌戰敗後,九百多年未曾騷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