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三年{1133年}復職,擔任宣撫司統制,與吳玠分別負責守衛陝西和四川。
以後又被召入京城,任江東路副總管。
紹興六年{1136年},提舉宿衛親軍。
劉錡將王彥部下前護副軍{即八字軍}和解潛部下的騎兵,整編為前、後、左、右、中、遊奕六軍,每軍各編一千人,分由十二位將領指揮,經過嚴格訓練,成為一支精銳的野戰軍。
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金主撕毀與宋朝簽定的和平協議,向南宋大舉侵犯。
劉錡當時正擔任東京{今河南開封}副留守、節制軍馬。他分析金兵南下,必然要首先佔領東京,再而進攻順昌{今安徽阜陽}。
劉錡根據這一判斷,就預先率領三千人退守順昌,準備在此死守,以阻止金兵繼續南犯。
為著堅定將士們的守城決心,他派人把穎河等水道的所有船隻鑿穿,並沉入河中,向廣大官兵們表示“破釜沉舟”,不留退路,只有決一死戰,才是惟一的出路。
他又將自己和部將們的家屬,安置在寺廟中,四周堆放柴草,派兵守護,並對衛兵們說,如果城池失守,就從他的家屬居住的地方放火燒起,不讓一戶家屬落入金人的手中。
“於是軍士皆奮,男子備戰守,婦人礪刀劍,爭呼躍曰:‘平時人欺我八字軍,今日當為國家破賊立功。’”順昌被數倍於守軍的金兵,圍攻四晝夜。
將士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誓死與城池同在。經過無數次血戰,殺敵不計其數,城池完好無損,非常成功的完成了這次以少勝多、以弱制強的戰略性阻擊任務。
金兀朮得知順昌失利,立即親自率領十萬大軍增援。
劉錡面對更加強大的敵人,決定智取。部將曹成等二人,在得到劉錡面授機宜後,便率部去迎擊金兵,但未經幾個回合,二人便假裝墜馬,被金兵俘獲。
金主在審問時,曹成按照劉錡事先所編造的話回答:“劉錡是太平邊帥子,喜聲伎,朝廷以兩國講好,使守東京圖逸樂耳。”
金兀朮根據口供,判定劉錡是一個花花公子,很看不起他,認為這樣的將領不堪一擊,所以就不帶攻城重武器,輕裝前進,直逼順昌城外紮營,連亙十五里,全軍毫無戒備思想。
而這邊劉錡也按兵不動,只是先派人悄悄的在穎河中投毒。
數日後金兵多數病倒,失去戰鬥力大半。劉錡認為時機已到,立即組織一支隊伍,人人手持長柄斧和長把標槍,排在陣地的前列,專砍敵人首先衝過來的騎兵的馬腿。
等到騎兵倒地之後,再用標槍刺殺,結果大破金軍的所謂“鐵浮圖”和“柺子馬”{騎兵軍}。
經此一戰,大敗金兵,劉錡的威名也在全軍中傳開。而順昌之戰,也被金兵視為恐怖的末日。
第二年,金兀朮再次率大軍南侵江淮地區,宋廷也再次命令劉錡率軍迎戰。
劉錡依然運用順昌戰役的打法,首先大破金軍的鐵騎兵。一經接觸,金兵們就驚呼“此順昌旗幟也”,立即抱頭鼠竄逃命。但是,此次大捷,不僅未能給劉錡帶來好運,卻反而遭到朝廷主和派的嫉恨。於是,劉錡被派往荊南府、潭州{今湖南長沙}任地方官。
紹興三十一年,金主又調六十萬大軍南犯。在出發前分配作戰任務時,攻打宋軍各將領的任務都逐一落到實處,惟有攻打劉錡一部的作戰任務,全軍無一人敢於應聲接受。
金主完顏亮氣得咬牙切齒,決定親帶大軍,與劉錡決戰。
當時劉錡擔任江、淮、浙西制置使,節制諸路軍馬,總指揮部設在清河口。
金兵這次不敢怠慢,採用毛氈裹船運糧,劉錡則派游泳好手潛入水中,鑿沉金人的糧船。
第四卷:縱橫天界(完結篇)第六百四十三章 入主秦宮的趙姬
金軍一面留精兵與劉錡相對抗,另以重兵轉入淮西。
屬劉錡節制的大將王權,卻被金大軍嚇倒,不聽調遣,不戰而逃,徹底破壞了劉錡的作戰佈署,不得不暫時退守揚州。
金軍也派萬戶高景山,進攻揚州。兩軍在皂角林,經過一番激戰,高景山被打死,並俘虜數百人。不幸此時劉錡身染重病,只得留侄兒劉汜率一千五百人扼守瓜州渡口,又命部將李橫率八千人固守揚州城,自己暫赴鎮江養病。
宋廷任命知樞密院事葉義向,總指揮江淮戰役。他首先來到鎮江,見到劉錡已病重不起,就臨時任命李橫代理劉錡的指揮權。
可是,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