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疊子新書。背舊書不一定是有學問,讀新書卻是有知識。嚴格說來,母親也不是十足的中醫,在她所處的年代裡,她將不可避免地一再受到西醫思潮的衝擊和影響。母親的體質極弱,屬於先天不足,後天虧損那類的,十幾歲時,連一條橫道都過不去,走幾步就要昏倒,還曾一度失明。家有後娘,無立錐之地。可能是出於求生的本能,她摸到當地一位著名的老中醫處,跪倒在地,嗑了三個響頭,誓死學醫,就此拜師。是中醫救了她的命,也賦予她生存的本領。
(五)
母親學醫時,每天早晨三點鐘起床,做飯,背書。她可真是把師傅指定的書全背下來了。那時她接受不到科學技術,也沒有別的哲學思想分她的心。一對一的師承教育為她打下了堅實的中醫基礎。這條件是後來的我和現在的我女兒所不具備的。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現如今已不具備學中醫的條件了。要想走到中醫,中間隔著科學技術,哲學思想等眾多的西式山峰,要走的彎路很可能是一代人,就強同我這樣。
中醫師傳的育人方法使其不能象西醫那樣廣泛培養人才。在醫學院校培養中醫,浪費和摧毀的人才比培養出的人才多。且不說中醫院校大量的西醫課程衝擊著學生的頭腦,僅西式的授課方法,中醫教材的科學化已經把學生與中醫隔開了。如今學中醫不用背醫古文了。我看了一下現今出的醫古文書,其註解和翻譯就抹殺中醫並將其向西醫靠攏。母親背了書,得了老師的言傳身教,形成了堅定的中醫信念,此後她的一生就是她老師精神財富的傳承者。雖然我不認識她的老師,不善言談的母親也不能過多地向我描述她的老師,可從母親的從醫方式上,我不僅看到了她老師的影子,還隱約看到了那條千百年來中醫人走過來的歷史道路。
母親受老師的影響是不自覺的,內在的。我曾覺得母親不太瞭解她的老師,因為
7
我提出的關於她老師的許多為什麼,她都回答不出。,她老師不貪財,憑他的醫術,想要發財不是難事,他全家十一口人,生活儉樸。母親受她老師這一影響很深,她說,醫生因給人看病而發了財就是不對的。
每當有流行病或瘟疫發生,母親的老師就當街舍藥,分文不取。母親說,有一年鬧霍亂,老師當街支口大鍋,裡面煮著藥,排出幾張木床,看到有人打晃著過來,就扶倒在床上……刮莎,然後往身上澆熱藥湯,再給喝一碗熱藥,這就救活一個。全家全上陣,累得要死要活……。
乘人之危,發國難財,對母親老師這樣一個醫生來講是不可想象的。我想,她老師也是從自己老師處學來的吧?這也應該是中醫的一個傳統吧?從母親的敘述中,我沒看到當瘟疫暴發時政府有什麼做為。都是民間醫生自發的行動起來,履行一個醫生的救死扶傷的天職。舊社會醫生的行醫資格不是政府給予的,國家也沒有醫療衛生體系。按我女兒的觀點,她認為中醫在歷史上沒有獲得政府和國家支援是其沒有發展壯大的一個原因。我想,沒有獲得政府支援的中醫卻自覺地擔負起維護國民健康的職責,除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外,何以解釋哪?
我覺得母親的老師很了不起,在舊社會,能收女孩做徒弟,他死時,把他的醫書,藥櫃等物均分成兩份,給他學醫的大兒子一份,給我母親一份。母親把這些東西一直儲存著。我小時總用她老師留下來的藥碾子壓藥。
受過師傳的母親,二十多歲就走村串戶地行醫了。解放後,又進了醫學院校進行了西醫培訓。所以,母親幹起西醫來,也挺象那麼回事,脖子上掛著聽診器,也會用西藥,也會注射。但她骨子裡卻是老師鑄就的中醫。這個中醫與現代醫學有許多格格不入之處,如今想來,其中包含著好多有價值的啟示。
在五十年代,在一般工人只掙三十幾元錢,八級工匠才掙六十幾元錢時,母親是大醫院裡拿九十幾元月工資的醫生。但醫院不適合她,或者說,西醫院的模式不適合中醫。母親的工作方式是她老師那種作坊式的。象我前面說的,她是根據天氣的執行,在流行病暴發前備好藥。可醫院不允許她這麼做,她用藥又活又廣,可醫院進藥有限。母親的許多常用藥是禁藥,正常配給醫院,醫院都不敢要。醫院的分科更是限制了她。因為她是綜合性治療。在醫院裡工作等於捆住了她的手腳。於是,母親毅然放棄了在大醫院的工作,辭職回家,又幹起了家庭作坊式的診所。
8
(六)
在母親的作妨裡, 在她的指揮下,我製藥,制湯劑,散劑,丸藥,膏藥,藥酒……。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