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哲理小說“並沒有達到藝術的最高水平,而只是作為最高喘息的結果。”①“路易·朗貝爾中途夭折,格朗臺老頭卻能永存不朽”。②確實,《歐葉妮·格朗臺》由於本身的美學價值,堪稱巴爾扎克的傑作之一;在巴爾扎克的作品中,像《歐葉妮·格朗臺》那樣結構簡潔、主題完整的作品,確實不多。

如果我們抱著閱讀一般小說的態度來讀這部小說,我們或許會被小說一開始長達三十來頁的描寫嚇住。但是心急的讀者千萬不可跳過去不讀,因為這一大段描寫對整部小說至關重要。巴爾扎克在不厭其詳的描寫中對索繆的街市、房屋、世態人情作了歷史的、社會的翔實分析,對老格朗臺的身世、家庭、以至於居所格局、社會關餘作了深入的介紹,這一切是為了把小說人物置於一個有充分現實依據的社會結構中去,讓他們在一個統一的世界中活動。“居維埃能依據一根骨頭恢復某個動物的原形,巴爾扎克則可以從一件物品、一幢房屋出發,再現人物、城市甚至整個民族的面貌。”③

①見斯蒂汶·茨威格《巴爾扎克》英譯本第十章,紐約維京出版社一九四六年出版。

②安德烈·莫洛亞語。

③參見安德烈·莫洛亞《巴爾扎克傳》中譯本第二七四頁。

小說的故事是以歐葉妮·格朗臺的生日集會開始的,巴爾扎克這時讓小說中的人物一一登場。於是夫妻關係、父女關係、母女關係、主僕關係以及圍繞著百萬富翁獨生女兒的婚姻問題而在克呂旭家族和格拉珊家庭之間展開的微妙而尖銳的勾心鬥角,全都在格朗臺公館的客廳裡逐一鋪示,直到不速之客格朗臺家的侄少爺敲響門環,就像一塊石頭忽然掉進水潭,頓時激起新的波瀾,於是小說像多幕劇一般從第一幕轉入以下幾幕,人物的言行、思想感情隨著劇情的演進而發展,逐漸推向高潮,繼而又走向結尾。然而縱有千變萬化,人們始終活動於索繆回聲清脆的狹巷和幽暗寒傖的格朗臺公館。環境和人,物質與精神在這裡是同一事物的兩面,相互制約,彼此襯托。

《歐葉妮·格朗臺》的故事其實很簡單:慳吝精明的百萬富翁,有一位天真美麗的獨生女兒,她受上了一個破產落魄的親戚,為了資助他“闖天下”,不惜傾囊贈予全部私蓄,從而激怒愛財如命的父親,父女間發生激烈的衝突,嚇得膽小而賢淑的慈母從此一病不起;可是在期待中喪失父親、損耗青春的痴情姑娘,最終等到的卻是發財歸來的負心漢。這類痴情女子負心漢的故事我們並不少見,但是為什麼巴爾扎克的這本小說會成為一部傑作呢?除由於巴爾扎克為情節提供了一個真實的行動背景外,更由於小說作者創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既然在這裡“風俗研究”已與“哲理研究”結合,那麼這些人物形象就不僅是典型化了的個人,而且還是個性化了的典型。

據安德烈·莫洛亞考證,其實巴爾扎克只去過索繆一次,而且僅僅停留了幾個小時;有人還找出小說中的破綻,證明故事更像發生在圖爾。這些都無礙於作品的真實性。巴爾扎克對索繆的描寫,無非是為了提供一個人物活動的典型場所,它可以是索繆,也可以是別處,但必須是法國在那個時代的內地社會的縮影。同樣,到索繆去尋訪小說人物的原型也是徒勞的。他們是巴爾扎克心目中的一群內地人物的典型。在巴爾扎克的作品中,藝術真實的信服力來自他對觀察所得的提煉和加工,來自他以此塑造的人物在讀者心目中獲得的認同。

老格朗臺的性格是顯然與守財奴的傳統形象大不相同。莫里哀的阿巴公只知吝嗇,雖然也愛財如命,但是僅僅熱衷於守財,連放債都捨不得。而老格朗臺卻不只是守財,更善於發財。為了賺錢,他不惜掏空自己積攢的金銀。他精於計算,能審時度勢,像老虎、像巨蟒,平時不動聲色,看準時機會果斷迅速地撲向獵物,萬無一失地把大堆金銀吞進血盆大口般的錢袋。有人發革命財,有人發覆闢財,而他革命財也發,復辟財也發。索繆城裡沒有一個人不曾嚐到過他的利爪的滋味,卻沒有人恨他,索繆的居民反而敬佩他,把他看成索繆的光榮。他實際上成了人們心目中的上帝,因為他代表了在那個社會具有無邊法力的金錢。對金錢的追逐是一種頑固的意念,而小說想證明的偏偏又是這種意念的破壞力量,它摧毀了個家庭。

在這個家庭中光明和黑暗的對比十分強烈。與老格朗臺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格朗臺太太的聖潔和格朗臺小姐的善良慷慨。聖潔的價值觀在金錢統治的社會只有遭到無情的蹂躪,格朗臺太太臨死時胸懷坦蕩,因為死對她意味著苦難的終結,她只心疼從此拋下女兒一人在世上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