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話已經落入皇帝耳中。恐怕也與粱適現在的心情差不多吧。
“水滿則溢,恩厚自損,古之常理趙禎若有所思,微微點頭。捲袖而去,留下滿腹心思,莫明其妙的梁適。
第二天早朝,崇政殿內,百官朝見完畢,分列肅立,聽著內侍尖呼有事早奏的聖,中間個置,幾個臺諫官員相互眉目傳訊,待內侍語音剛落,就站出來行禮說道:“陛下,臣有事進言。”
“准奏趙禎揮手,也知道言官所奏之事,但還想聽他們有什麼說法。
“陛下即位將近三十年,沒有失道敗德的事,近五六年來重用張堯佐。臣民暗中議論,認為過錯不在陛下,而在宮中的女寵及朝中執政,天下盡知,國中無儲,他們既有私心。執政大臣不能以忠言相諫,而是阿諛奉迎,順從陛下的意旨,惟恐高官要職不能令張堯佐滿意,使陛下陷於私暱後宮之過
相繼將陳執中、文度博、宋癢等宰相參下臺,臺諫官員越發的自信。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愈加的驕縱,居然當眾打皇帝與宰執們的臉。絲毫沒把他們放在眼裡,考慮到這是臺諫官員們的一慣表現趙禎與龐籍等人,也懶得理會了。
“即日,太陽陰晦,凶氣滌澡。臣敬請陛下切莫狗私,立即下令追奪張堯佐四使官職,如此,才合天意,順人情,天下臣民歡慶心服。”說著言官心中得意,表情肅穆。昂首直面皇帝,目光凝重,尋思著皇帝肯定不會同意,待會應該是撞牆,還是擊柱呢,表情可以激烈些。但是動作定要稍緩,不能真碰上了”,
“前段時間,諸官請求罷免張堯佐三司使之職,並說不能用他為執政,免生禍端,若給之美官,是合大體,聯決意納此建言。”趙禎淡聲說道:“然而,諸官現在又認為不行,如此前後反覆,言官按法應當罷黜。
百官的細傾聽,話是這樣沒錯,可您也不能恩寵過厚啊,身兼四使。榮耀極至,難道不知這很讓人,,眼紅的嗎。果然不出所料,皇帝卻是不肯悔改。還想威脅大家,但是咱們同心同德,為了弘揚正義,是不怕任何威脅滴,底下臺諫官員相互使了個眼色。商量著該誰上了,或許,豐脆一起進言算了,那樣比較有氣勢。
於是,十分默契地,一隻腳才踏出半步,身體立即僵滯,卻聽趙禎繼續說道:“但體念諸官也是盡職言事。聯就不予追究了,至於張堯佐,既然是加官過厚。那就撒去宣徽使、景靈宮使兩職,即日出使河陽吧。”
臺諫官員心神恍惚,這樣就勝利了?不僅如願以償,奪去張堯佐官職,而且還把他貶出朝廷,簡直就是出乎意料的驚喜啊,但是不知為何。他們卻有些興奮不起來。(未完待續)
第四百一十七章 議論
罷朝,走了幾步,趙禎忽而停了下來,若是回宮。說不是張貴妃又來與自己鬧騰起來,想想就覺得頭暈,而且根本以前的經驗,如果不盡快解決此事的話,臺諫官員肯定會再有其他動作,一些地方官員知聞訊息,定然也合湊熱鬧,那時更難得清靜。
猶豫了片刻,趙禎輕聲道:“擺駕昭文館。”
小黃門聽令,連忙抬來冕車,待皇帝入坐,立時小心翼翼起轎,緩步朝昭文館而去,那時宰相龐籍的地盤,顯然趙禎準備與他商量這件事情。
怎麼說呢,與其他朝中執政大臣相比,趙楨 似乎比較信任龐鑑,這點朝中上下也能看得出來,要知道,按照宋朝的規矩,一般都是以兩人或三人同時為相,目的就是制衡,而今文彥博、宋庠相繼被罷,趙禎就只拜龐籍為相,卻沒再任命其他人。
所以說,龐籍就是所謂的獨相,這是極為罕見的情況,就是呂夷簡執政時,還有王曾、李迪那些名臣在旁掣肘,而龐籍卻有此殊榮,如果臺諫官員不是把目標瞄準了張充佐,肯定會拿這點來說事。
當然,可以預料,張堯佐事了之後,如果龐籍還是獨相的話,被參肯定是避免不了的事情,而今知諫院長官是包拯,或許這個原因,正是後世包青天鬥龐太師的素材來源,也不知道龐躬得罪了誰,給人編排成那樣,背上奸佞汙名,確實可悲。
其實,人家既不是太師,又沒有當貴妃的女兒,與包拯的年紀相差只有五歲,是世間少有的名臣忠良,狸貓換太子更是子虛烏有,那個時候,龐籍還沒考中進士,才二十歲左右,怎麼能耐來參與此事,更加不用說,趙禎與劉太后,李宸妃並非是狸貓換太子的關係。
至於勾結西夏、遼國,更是無從談起,荒謬可笑,龐籍之所以才拜相,就是因為人家十幾年來,在陝西兢兢業業抵禦外敵,為朝廷社稷立下無數汗馬功勞,才得以積功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