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6部分

飯吃。何必要到這裡來,我們又不是要飯的!來支書怎能像打發叫花子一樣呢?

德志心裡不爽,餘哥和尹懋倒沒說什麼。可能他們考慮的最多的。還是先吃飽肚子再說,至於重視不重視,那是後話,吃飽了就睡,外人說像豬那樣活著,也行,只管肚兒圓,管他什麼天。

一個火鍋,三個菜,米飯,沒有酒,還行,出門在外,吃飽就行,還窮講究啥?來支書明顯有些擺官架子,他是村支書,但是,村子發展很快,看起來就像小鄉鎮,村子人口上去了,房子增加了,他的稱呼卻沒變。

他可能是懷著這種態度來對待德志他們。要知道,德志他們是當兵的,沒有實權,就是來了領導,來支書還是有些高傲,對付這樣的人,德志還真沒轍。

吃完了飯,繼續看電視的看電視,看書的看書,原來打算做一些專案開始前的調查,也泡了湯,因來支書根本不跟你見面,就沒辦法溝通工作,只能等他有空了再說。

時間很快,很容易混的,到了晚上,還是在房東家吃飯,也行,不用自己掏腰包,既然是村裡安排的,就應由村裡埋單。

當晚,就洗洗睡了。

第二天,來了一個副主任,德志看這個人,彷彿在哪裡見過,他自我介紹:“我是村副主任,受來書記的委託,來配合三位先生的工作。不知道三位先生要我來做什麼?”

“我們這裡有一些調查問卷,想先走訪一些農戶。”尹懋搶先說,他認為這個村肯定是他來負責的。

“哦,是這樣啊?你們先等一等,我打個電話。”副主任走出房間,到了走廊,用本地話跟人打電話。

副主任自稱姓溫。

溫副主任是副職,那麼正職是誰,正職就是來支書,來支書也叫來主任,書記主任是一個人,其他的都是副職,說難聽的,就是跑腿的。

過了一會兒,溫主任回來說:“可以。那我們現在去走訪嗎?”

很明顯,溫主任得到了授權,沒有授權,他不可能去走訪。

尹懋說:“好吧,我們現在就去。”

德志覺得尹懋很聰明,這時候和溫主任出去走訪,中午肯定不會捱餓,有飯吃就行。走訪,其實是輕車熟路的,老一套,流於形式的,沒什麼新意。設計的問題,有些繁瑣。在歸州走訪的時候,用的就是這問卷,沒有什麼改進的,這是老外設計的,當然有道理,加上中文的翻譯水平,的確讓人覺得有些奇怪。

不走訪不知道,一走訪嚇一跳。

這裡的住戶大部分是移民來的,從山上搬下來的村民很少,山上的村民有房子有地有山有林,搬下來,啥都沒有,還要扛著鋤頭上山,一天走個來回,不是幹活累死的,是走路走死的。

外地移民來的,大部分都給村裡交了錢,認為不存在再出錢,做水利是村委會的事,是政府負責的,跟住戶沒關係。

但是考慮到溫主任在場,溫主任也是這條街上居住的,開了茶廠,咋說還要給個面子,尹懋問:“你們願不願意出錢,自己出一部分錢來修建水池和鋪設管道?”

他們看看溫主任,然後說:“願意!”

德志很清楚,這是演戲!現在說的好聽,將來就不是那回事了,越到交錢的時候,越會推翻現在說的。

不知道怎麼回事,越是靠近漢人區,人越狡猾,在深山,在少數民族多的地方,相對好一點,那裡的人淳樸,說話算話,要說受到儒家文化影響最深的漢人,反而喪失了起碼的誠信。

德志看得多了。自然不太相信他們說的一套鬼話,反正沒有在白紙上籤下黑字,根本沒有證據可以查詢。又不會現場錄音,現場錄音也沒什麼,當時說的,不算數,反正撒謊又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

調查走訪進行了幾戶,大家都覺得很累。看著街道兩邊新建的房子,牆上貼了瓷磚。街道也是真正的石頭鋪成。有路燈,有垃圾箱,城市裡該有的,這裡都有。有行動電話營業廳。有超市。還有摩托車店。有洗車的,有茶廠,這些設施。都是小鄉鎮上有的。

對於投資做水利,投資小了不行,投資大了又投不起,不符合專案原則。德志走過不少地方,沒想到到最後,竟然給一個小鄉鎮投資做水利,機構正在向邪路上走,完全背離了扶貧的原則和宗旨。

德志管不了那麼多,既然合同都簽了,還說什麼呢,推動不了專案,不是工作人員的問題,是村裡縣裡的問題。

德志覺得,做專案要從最需要的地方著手,人家都不需要,肯定會不積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