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開戰,一旦露出疲態的話,日本肯定會在第一時間落井下石的。蘇俄,這個被全世界敵視的國家,同樣也是中華帝國的敵人。中華帝國在之前的戰爭當中,才讓蘇俄損失了兩百萬軍隊和大片的領土。即便是到了現在,蘇俄也還沒有能夠緩過勁來。法國,這個國家和中華帝國雖然沒有太多的仇恨。但是,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就在中國的嘴邊上。加上中華帝國對印度支那游擊隊的支援,使得法國人十分的惱火。如果其他國家聯合起來對中華帝國作戰,而中華帝國又有所不敵的話,法國人說不定就會興沖沖的加入到對中華帝國的戰爭當中。
可以說,現在世界上的幾個最主要的國家都成為了中華帝國的敵人了。什麼叫做舉世皆敵,大概就是這個樣子了。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國才放過了英國,避免於英國爆發全面戰爭的。否則的話,其他的那些國家,說不定就會一擁而上,圍攻中國的。現在的中國雖然強大,但也還沒有強大到能夠和全世界為敵的地步。中華帝國是想要擊敗這些對手,成為世界霸主。但是,那是需要時間的,需要一步步的來,一口是吃不成大胖子的。反而有可能引起消化不良。
再說了,德意志第三帝國這個攪屎棍還沒有建立,中華帝國怎麼會提前和那些國家為敵呢?等到第三帝國吸引了英法蘇三國的注意力之後,帝國才能夠放開手腳的和美國人進行決戰。只要能夠打敗美國。逼迫美國退出戰爭。那麼,世界霸主就無疑是帝國的囊中之物了。
三個月之後,也就是黃帝紀元4620年9月,儘管燕京的天氣還有些炎熱。但是,帝國皇帝吳皓軒卻召見了帝國的藩屬國的君主們,讓他們前來燕京開會。
之所以這麼做,也完全是因為吳皓軒感覺到帝國的敵人是在太多了。中國雖然強大,但培養一批小弟,那無疑是很有必要的。這樣的話,在打架的時候,中華帝國也就能夠帶著這些小弟一起出場了,大家併肩子上的話,總比一個人單打獨鬥要好得多吧。
不過,帝國的這些小弟們,就是實力弱小了一點。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啊!多一些小弟幫忙,帝國未來的勝算也更大一點,在戰爭當中付出的損失也更小一點。
帝國皇帝吳皓軒要求總參謀部,拿出一份帝國藩屬國武裝計劃,由帝國支援,為他們訓練出一支精幹的陸軍出來。當然,海軍和空軍這樣的技術兵種,同時也是投入較多的兵種,這些藩屬國自然是玩不了的。直接由帝國來負責就好了。
另外,帝國內閣也確定了藩屬國和宗主國的體系。在這一次的會議上,就將確立下來。
9月中旬,朝鮮國王李拓,琉球國王尚典,伊朗國王艾哈邁德·沙阿,伊拉克國王費薩爾·伊本·侯賽因,科威特國王艾哈邁德·賈比爾·薩巴赫,全部都趕到了帝國首都燕京。當然,這些國家當中,朝鮮王國、琉球王國、伊朗王國是帝國的藩屬國,科威特王國是帝國的保護國,伊朗王國的國王則是帝國一手扶持起來的。關係和地位都不太一樣。
所以,在這一次的會議上,需要明確一下關係才行。
在覲見帝國皇帝吳皓軒的時候,伊拉克國王費薩爾·伊本·侯賽因和科威特國王艾哈邁德·賈比爾·薩巴赫就表示,希望他們能夠和其他國家一樣,成為帝國的藩屬國。當然,這是帝國外交部派人指示他們的。如果他們不這麼做的話,帝國不介意讓這兩個國家的國王換人。
兩個國王也知道,他們的國家完全在中華帝國的掌控之中,他們根本就沒有資本反抗中華帝國。自然是中華帝國說什麼那就是什麼了。
隨後,帝國內閣首相和這些國王們開會,開始研究中華帝國和各藩屬國實現零關稅,促進經貿發展。同時,藩屬國的國王更迭需要接受宗主國的冊封,藩屬國的內政需要接受宗主國的指導,藩屬國的外交需要和宗主國一致,藩屬國的軍事防務要和宗主國形成一體等等。
可以說,這完全就是要讓中華帝國完全掌控這些藩屬國。而他們這些國王,從此之後就是傀儡。如果對中華帝國忠心耿耿的話,還會獲得一定的權力,並且享受一生的榮華富貴。如果有二心的話,則會直接被中華帝國更換掉。
對此,這些藩屬國的國王們,自然不敢有絲毫的不滿了。畢竟,現在中華帝國在這些藩屬國都駐紮有軍隊。如果他們敢反對的話,立刻就能夠將他們的統治推翻,然後換一個聽話的國王上去。反正,緊盯著那些王位的,可有不少人。帝國隨時隨地都能夠找到聽話的人。
帝國之所以這麼做,就是要重新確定宗藩體系,以確保中華帝國的地位。以便於在未來,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