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7部分

相比之下,支援袁大頭就成為了他們的最佳選擇了。

日本方面也願意支援袁大頭,北方政府可謂是日本的大敵。如果北方政府獲得了整個中國的話,日本人想要報仇。那就更加不可能了。當徐世昌代表袁大頭答應,高價採購日本一批武器裝備之後。日本駐華公使林權助就代表日本政府表態,日本支援袁大頭推翻滿清,登基稱帝。

北洋內部,北洋的巨頭們對於袁大頭表露出來的野心,也是目瞪口呆。只是,袁大頭在北洋內部有著崇高的威望。幾乎沒有人敢公然的站出來反對他。特別是掌握兵權的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等人對袁大頭都是忠心耿耿。這就使得袁大頭的野心。沒有人能夠阻止他了。

另外,袁大頭也表示,等他當上了皇帝之後,這些北洋的高官們都是功臣,他肯定不會虧待他們的。既然如此。大家為什麼還要反對呢?北洋的高官們,做官大都是隻為發財而已。給滿清皇帝當臣子,還是給袁大頭當臣子,根本就沒有什麼兩樣。甚至,袁大頭作為他們的老長官,更不會虧待他們。

在得到了洋人和部下們的支援,袁大頭可謂是躊躇滿志。他似乎已經看到了,他登上皇位的道路已經被清掃的乾乾淨淨了。很快,他就能夠坐上那張位子了。

光緒帝,他原本是醇親王奕譞的兒子。只是同治帝死後沒有子嗣,這才由他來當皇帝的。只不過,光緒帝根本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儘管他也算是一個想要有所作為的皇帝。但是,滿清的大權早就已經在慈禧太后的掌控之中了。她怎麼可能把權力交出來呢?為了權力,就算是親生母子都有可能翻臉,更別說他們根本就不是親生的了。

所以,在和慈禧太后幾次交手之後,光緒帝最終以失敗告終,落得個被囚禁瀛臺的下場。

瀛臺,只不過是中*南海上的一個小島而已。但這裡卻成為了光緒帝的居所。進入11月之後,氣溫下降的很厲害,但光緒帝的心卻更冷。他想要重振大清的聲威,但卻以失敗而告終。現在,連大清的天下都落到了袁大頭那個奸賊的掌控之中了。光緒帝不止於此的幻想,如果當初他能夠重振大清的話,現在該是什麼樣子啊?不過,這也只能想想而已。

光緒帝本名載湉,他是清宣宗道光帝之孫,其父為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賢親王奕譞。同治十三年,載湉四歲時同治帝去世,同治帝沒有留下子女。並且同治帝是咸豐帝的獨子,他去世後,咸豐一系也隨之絕嗣。慈禧為了能名正言順地把持朝政,在選嗣君時,親自指定醇親王奕譞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親生子,過繼於咸豐帝,登基為帝。就這樣,年僅四歲的載湉被選定繼承皇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光緒”。

光緒帝的一身,是屈辱的。年輕的光緒皇帝眼見甲午戰爭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恥辱,“不甘作亡國之君”,一心想有所作為。他接受康有為、梁啟超提出的變法,準備進行資本主義改革,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一度成為維新派心中的“救世主”。光緒二十四年光緒皇帝下詔變法,以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推行新政,變法圖強。

光緒帝釋出了一些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詔令,但變法危及封建守舊勢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為主的清室貴族的阻撓。兵諫因為榮祿的告密而失敗後,他自己被慈禧帶到議政堂,被迫寫了退位詔書,將政權全部交給了慈禧,然後被關進了南海中的瀛臺,也就是荷花池中央一座四開間的平房中,斷絕了和外邊的一切接觸,他最知已的珍妃也被慈禧關押在別處。

光緒帝被囚於瀛臺,由慈禧的四名親信太監監視著。他或者坐在露臺,雙手抱膝,愁思哀傷,或者睡在木床上苦思苦想。在太監的監視比較鬆懈時,就偷偷地記日記。這樣差不多被關押了整整兩年。在八國聯軍逼近北京時,光緒帝被慈禧帶著逃亡西安。臨時前,慈禧命總管太監李蓮英硬將珍妃推入東華門內的一口井內。《辛丑條約》簽訂之後,光緒帝又被慈禧帶回北京,仍然被囚禁在瀛臺。光緒帝沒有勇氣衝破封建倫理思想的束縛,“天顏慼慼,常若不悅”,心境悲愴,終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劇命運。

11月10日,慈禧太后病危,已經不醒人事,看樣子沒有幾天好活了。已經完成了一切準備的袁大頭,終於決心動手了。

當天下午,袁大頭的心腹侍衛帶人進了紫禁城,直奔瀛臺而去。

“你們幹什麼?這裡是瀛臺。”守在瀛臺的幾個太監,立刻呵斥道。

“滾!否則,死。”領頭的侍衛冷冷的說道。整個紫禁城都在北洋軍的掌控之中,他們特意將瀛臺周邊的人都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