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或戴在手腕上,用來儲存緊急情況下急需的個性化醫療資訊資料。
我們完全可以進一步設想,當這個身份識別棒與手機融為一體時,又該發揮怎樣的效力。在救護車趕到現場之前,手機已經撥通了急救中心的電話,並將儲存的基本資訊傳輸到最近的醫院,使其提前做好救助準備,節約寶貴的時間。
最新發明的一種概念性的感測手套,也能為醫生如虎添翼。它利用紅外線和感測技術,透過指尖感測器很快監測出病人或傷員的脈搏、溫度和血糖等生命引數,並在OLED屏上顯示出來。當然,如果能夠接入移動網際網路,還可以把這些資訊及時傳回醫院總部,讓最有經驗的團隊一起來診斷和指導。
中國第一例遠端醫療急救事件
1994年11月底,清華大學1992級化學系女生朱令出現鉈中毒症狀,最後得益於網際網路才得到確診和救治。這是中國,也是全球首次大規模利用網際網路進行國際遠端醫療的嘗試。
1995年4月10日,朱令的高中同學、北京大學力學系92級學生貝志城、蔡全清等人將這種不明的病症翻譯成英文,透過網際網路向Usenet的及其他有關新聞組和Bitnet發出求救電子郵件。之後收到世界18個國家和地區1635封回信,約1/3的回覆認為這是典型的鉈中毒現象。由於當時中國網際網路不發達,海外UCLA的Dr。 Xin Li 在UCLA的伺服器上和Dr。 John W。 Aldis一起,幫助建立了UCLA朱令鉈中毒遠端診斷網,在朱令鉈中毒遠端診斷的資訊釋出和協調上起了關鍵作用。
根據網際網路的反饋以及4月28日的化驗結果,朱令開始服用對症藥普魯士藍。服用當天,血液中的鉈離子濃度開始下降,一個月後(一說10天),體內的鉈被排出。但是,由於鉈離子在體內滯留的時間太長,朱令的神經系統受到嚴重損害,視覺幾乎完全喪失,肌體功能也受到嚴重損傷,且仍處在昏迷中。1995年8月31日,朱令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