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聽取他的意見,那些大臣們極度輕視中國,他們頑固的相信,中國人不會冒險,可現在呢?
“伊藤,無論最終內閣作出什麼樣的決定,我都不會在對中國宣戰書上授印”
難得的,明治用肯定的語氣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但宣戰,就沒有任何把衝突控制在最小範圍內的可能現在至少,我們還有和中國有外交解決的可能。”
“陛下聖明但若是乃木將軍的部隊在奉天遭受重創,甚至於全殲呢?”
伊藤博文說出了自己最擔心的事情,在他覲見天皇時,接到兒玉的電報,中國軍隊正在對第三集團軍形成合圍之勢。
沉默,站在窗前的明治沉默了很長時間,最後才艱難的吐出一句。
“伊藤”
'奉獻'
第27章 要快要狠(第二更,求月票!求定閱!)
在戰爭中,軍事指揮部有如整個軍事機器的大腦,它決定著整個戰爭的程序,是攻,是守,兵力的運用,火器的配備,無一不由它發出指令。(手打小說)就象一個人的大腦牽連著人體所有的神經末梢一樣,軍事指揮部這個大腦,直接影響到每一條坑道和散兵掩體。而且毫無疑問,隨著部隊的推進,軍事詣揮部必須相應地向前移動位置。
位於新民縣的第一軍團司令部已經前出到遼河畔,距前線部隊的出擊位置已經不遠。
三月中旬的寒風在冰凍的遼河上疾馳而過,橫掃著遼西平原。遼河對岸草木桔黃,彈坑累累,一派蒼茫,成千上萬的軍隊,正沿著冰橋越過遼河,遠端重炮在遼河東岸,向著日軍第三集團軍的防線轟擊著,每時每刻、每分每秒,都有中日兩軍的官兵陣亡在奉天城西二十公里左右的戰場上。
日軍死守,華軍死攻
在戰爭爆發的第二天,緊急乘火車趕到新民的各國記者和戰地考察團的軍官用八個字來形容這場幾乎沒有任何徵兆的戰爭。
而各**官們和記者印象最深的卻是中國近衛軍的炮兵部隊,曾幾何時,他們以為日軍攻擊203高地的炮火或許是世界上最猛烈的炮火,但當他們看到中**隊的炮火時,卻完全處於呆滯之中。
在奉天的戰場上,他們體會到了什麼叫地動山搖,彷彿空氣在顫抖,大地在燃燒,在短短的兩天之中,中國的炮兵部隊向日軍的防線上傾倒了十餘萬發60毫米以上炮彈,這一數字,相當於規模更大的奉天戰役期間日軍發射炮彈之半。
幾乎要撕碎天地萬物的炮火,卻並不是衝鋒號,在猛烈的炮火襲擊時時,近衛軍的官兵卻是頑固的執行著土工作業和近迫作業,似乎對他們來說,如果消滅奉天日軍並不重要。
在二十萬民夫在奉天城周,修建著縱深達2公里的戰壕體系,近四萬官兵執行著近迫作業時,曾在猛烈的炮火終於慢慢的稀落了下來。
在遼河東岸的第一軍團指揮部,位於一座深入地下的坑道之中。密如蛛網的電話線扯進坑道里,與嚴寒的野外相比,洞內潮溼而有些陰悶。一盞盞瓦斯燈映照著洞子,洞頂的圓木在光線照射下可以看出木上水氣。
微蹙濃眉,肖炘韌凝視著洞壁上懸掛的巨幅作戰地圖。地圖上,作戰參謀人員標出的各式紅藍箭頭和其它標記,將鐵嶺和遼陽一帶南北敵我態勢分佈一目瞭然地顯示出來,三種顏色交錯分佈的部隊似乎是在提醒著他現在的局勢的險惡。
世界上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戰場像現在的東北戰場這般的混亂,俄國人的二十幾萬軍隊在四平一帶枕戈待旦,在鐵嶺和四平之間,第二軍團主力在與日軍對峙時,又要小心著俄國人,日軍的三個集團軍主力在從鐵嶺到撫順一帶,一個集團軍在瀋陽,而之間卻又被近衛軍三個師撕開,在遼陽又有日軍一個師團,有兩個師團正在增援遼陽,而在大連孤立的第一獨立混成旅卻正在遭受日軍的進攻。
你包圍了我,我包圍了你,戰線混亂到這種地步,或許這在世界戰爭史上,都尚屬首次。可現在,他卻在一團亂麻般的戰場上,虎口拔牙似的得到一些東西。
“據敵情通報,日軍鴨綠江軍,集團軍司令官川村景明。他正在加緊調部隊,其於撫順方向修建防禦工事,據目前日軍行動推測,其將先構建防禦體系,防止我軍兩面夾攻其主力,隨後方才增援乃木集團軍。當前呈進逼之勢之鴨綠江軍編成為第第第59後備步兵聯隊,兵力編成約為6萬人,雖其以的後備軍為主,但考慮到鴨綠江軍在之前戰鬥中未遭重創,所以戰鬥力較強,”
從地圖上標示敵軍行動部署的藍色箭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