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七十三章 胥文良的怨念

秦重對於這一次引進1780毫米軋機的事情,有著很深的怨念,這一點早在馮嘯辰還在南江省冶金廳搬圖紙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

南江鋼鐵廠準備上一條1780毫米軋機生產線,這是國家做出的決策。訊息傳出後,浦重和秦重都向國家經委提出過請示,希望能夠由他們來承擔這條生產線的製造,或者至少是作為牽頭企業來承擔這項工作。

在南江鋼鐵廠之前,國內已經建造過兩條同等規模的熱軋生產線,承擔這兩條生產線建造任務的,就是秦重和浦重這兩家企業。再往前算,50年代中國從蘇聯引進熱軋機和冷軋機制造技術,秦重和浦重就是技術的受讓方。後來國內建造的熱軋和冷軋生產線,基本上都是他們兩家牽頭搞出來的。

50年代,蘇聯援助中國建設的是1100毫米的軋鋼生產線,中國企業在此基礎上進行革新創造,先後造出了700毫米極薄帶鋼軋機、4200毫米厚板軋機以及1580、1760等規格的普通板材軋機,所有這些創新中間,都有秦重和浦重這兩家企業的貢獻,這也是他們一直引以為傲的事情。

70年代中期,中國從日苯和德國引進了一套1700毫米熱軋機和1700毫米冷軋機,開啟了從西方國家進口冶金裝置的先河。到南鋼籌建1780毫米熱軋機的時候,國家經委冶金局便拒絕了秦重和浦重的要求,轉向日苯進行引進。後來因為發現日苯企業玩弄花招,把一些不必要的東西揉進裝置裡捆綁銷售,國家決定選擇西德作為裝置進口國,並有了羅翔飛他們的德國之行,並最終敲定由德國克林茲公司提供這項技術。

一條熱軋生產線的投資高達幾億美元,換成人民幣就是十幾億之多,哪家企業對於這塊大蛋糕都是垂涎欲滴的。以秦重原來的想法,即便自己不能獨自吞下這塊蛋糕,而是要和浦重等其他企業一起來分,落到自己盤子裡的,也得有幾億人民幣。誰料想,國家卻選擇了引進技術,只讓他們在國際總包商的名下承接一些邊邊角角的製造工作,這怎能不讓秦重的領導們心懷怨念。

馮嘯辰他們在出發之前,就已經知道秦重對於這次引進工作的不滿,而這種不滿也直接影響到了承接技術轉移的積極性。羅翔飛派他們前往秦重來做協調工作,就是希望他們能夠化解到這種不滿情緒,讓秦重的幹部職工精神飽滿地投入到消化吸收引進技術的工作中來。

以馮嘯辰原來的預計,秦重方面應當不會這樣直接地提出自己的意見,而是會在具體的工作中表現出一些冷淡情緒。誰料想,就在這歡迎酒宴上,胥文良居然就直接開始發難了。

既然事先就知道了秦重的態度,馮嘯辰當然不可能沒有做什麼準備。但他是打算結合設計和生產等環節去和秦重的領導、工程師們講道理的,沒打算在飯桌上來掰扯這件事。飯桌不是一個能夠談技術的地方,要扯起來就只能是互相放嘴炮,而這對於馮嘯辰來說是很不利的。

王根基在這個時候挺身而出,倒是替馮嘯辰吸引了火力。馮嘯辰不知道王根基打算說什麼,不過,有他攪攪局也好,實在不行,自己再出來打圓場吧。想到這裡,他也就笑而不語了,只是端起酒杯向宋洪生和貢振興示意了一下,然後慢慢地抿著杯子裡的酒,等著胥文良說話。

胥文良今年50多歲,是解放前的大學畢業生,秦重建立的時候,他就是廠裡的工程師,算是秦重的元老級人物。他曾經主持過好幾條國產熱軋生產線的設計工作,70年代中期江城的1700毫米熱軋機引進之後,他曾到江城鋼鐵廠去考察過,還向機械部提交過一份“關於測繪仿製進口1700毫米熱軋機”的報告,可惜未獲批准。

回到秦重之後,他組織了全廠的技術力量進行國產1700毫米熱軋機的技術攻關,也取得了不少成果,這也是秦重有底氣向國家經委提出由自己來承建南江鋼鐵廠熱軋機專案的原因。南鋼的熱軋機最終花落西德,最為鬱悶的就莫過於胥文良了。

前一段時間,接到國家要求秦重承接克林茲公司轉包任務的通知之後,胥文良就一直在醞釀著給上級寫一份“萬言書”,準備有理有據地對這件事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更直接地說,是打算痛斥上級有關部門的崇洋媚外思想。他的萬言書還沒有寫完,就聽說新成立的重灌辦要派人下來視察工作,這可是瞌睡碰上了枕頭。他把萬言書裡的有關觀點進行了凝練,打算用來向重灌辦開火。

依他的想法,如果他的這一番痛斥能夠讓重灌辦的領導幡然醒悟,從而改變錯誤的決策思路,回到自力更生的正確道路上去,那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