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陶文江黎明即起,將三隻痰盂裡的小便收集一處,倒入馬桶中。這隻馬桶再由小陶提到屋外,倒進糞缸裡。需要時老陶再將糞缸中的糞肥舀進糞桶,擔到菜地上潑灑。祖孫三人猶如接力一般,終於將一家人的糞便用到了該去的地方。
每天傍晚,老陶站在河邊,手持戽瓢,將河水潑向身後的菜地。河水在半空展開,很大的一片,然後清脆地灑落在菜葉子上。有時候水霧中還會出現一道隱約的彩虹,算是對老陶辛勤勞動的獎勵。
菜地以外的自留地則種莊稼。
第一年,老陶家種了花生,收了帶殼花生七八十斤。之後,村上人帶著小錛、挎著籃子來地裡又刨了第二遍。第二遍之後又刨了兩遍,他們總能找到花生。落茬花生又收了二三十斤,誰刨到便歸誰所有。來的大多是婦女小孩,他們或撅著屁股或蹲在地裡翻找。開始的時候還把刨到的花生往籃子裡裝,三遍以後已找不到花生,若真能找到也不值得裝進籃子,他們當即就在地裡剝開吃了。似乎,他們是為了吃花生而不是收花生而來的。 txt小說上傳分享
園子(7)
由於村上人蜂擁而至,老陶家的園子不免被踐踏得有些凌亂。第二年,他們家就不種花生了,改種玉米。
老陶家人並不關心玉米的收成,他們的目的是為了吃嫩玉米,也就是在玉米還沒有完全成熟時掰下來吃。只有這一種吃法符合他們的口味。而玉米成熟後再掰下,搓下玉米粒挑到機房裡機成玉米麵煮粥或攤餅,老陶家人則興趣不大。
他們的這種吃法,在三餘人看來不免奢侈。因此,玉米雖然長在自家的自留地裡,每次掰嫩玉米時都是偷偷摸摸的。一家人相互告誡,須小心在意,不要走漏了風聲。
但在下放幹部之間,吃嫩玉米卻頗為流行。他們彼此將嫩玉米作為禮物,拜訪時悄悄地帶上一大包,猶如在南京走親戚時提著水果罐頭。鄰近幾個大隊的下放幹部之間,關係很是親密,經常互相走動,說他們是走親戚也不為過。
除此之外,老陶家的自留地上沒有種過其它的農作物。究其原因,他們家吃糧不愁。下放三餘後,陶馮氏和小陶變成了農業戶口,在生產隊吃糧。由於他們不掙工分,每次分糧都得用現金購買,買糧的價格比以前在糧站裡買便宜了很多。分的糧食數量大,陶馮氏和小陶每年能分近八百斤糧食。品種多,有水稻、小麥、玉米、山芋等等。水稻、小麥之外的雜糧幾斤摺合一斤。不僅陶馮氏、小陶夠吃,就是全家享用也有盈餘。不在自留地上種糧,光種菜,或能當菜和零食吃的糧食(如花生、嫩玉米)便不難理解了。
老陶、蘇群、陶文江仍然是城市戶口,帶薪下放,有足夠的工資為陶馮氏、小陶在生產隊購糧。他們自己亦有油糧供應。每月數次,蘇群騎腳踏車往返於三餘和汪集之間,從公社的糧站裡馱回米麵、菜油,順帶採購一些三餘所沒有的生活必需品。
吃在老陶家完全不是一個問題。他們甚至比在南京時吃得更好了,更新鮮,品種也更豐富了。
7
鍋屋南邊築了一道向日葵稈的籬笆,向西一直拐到河邊。籬笆內圈起一塊空地,老陶家用土坯砌了雞舍,在裡面養雞。最多的時候,老陶家養了二十幾只雞,不同品種花色都有,公母大小齊全。每天兩次,蘇群開啟籬笆的門,給雞餵食。她喂的是一種糠和米飯混合的食物,糠多飯少。雞食黃燦燦的,由於剛在爐子上煮過,冒著嫋嫋的熱氣。蘇群用勺子將雞食從一隻鋼精鍋裡舀出,鐸在地上。
老陶家養的雞母多公少,主要用於產蛋,而不是吃肉。除了三餘當地所有的草雞,他們還引進了一種渾身雪白的來亨雞。這種雞不僅毛白,下的蛋也是白的,而且個大(蛋),產蛋的天數也多。草雞下一個蛋隔一天,也有下兩個蛋隔一天的。來亨雞一般下五六個蛋才會隔一天,也有下七個蛋隔一天的。老陶家的雞蛋供大於求,這總比供不應求要好。
下蛋下累了,母雞們便抱起窩來,開始孵小雞。看著它們成天攏著沒有受過精的雞蛋,一副勞而無功的樣子,老陶家人不免覺得可笑。
老陶從村上有公雞的人家買來雞蛋,讓母雞們孵。自此以後他們家的雞圈裡才有了小雞和公雞。公雞是那些小雞長成的,後來的小雞又是那些公雞所生的。
老陶的本意,是小雞孵出後,若是母雞就留著以後下蛋,若是公雞,在未打鳴以前殺了吃,據說是很補身體的。
小雞剛破殼時,一概毛茸茸黃燦燦的,樣子很是可愛。那時還分不清公母。到能分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