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利白馬被生擒活捉!
張超的用兵思路跟許多將領不一樣,他打仗重計算,而不是算計。此次出兵之前,各種各樣的計算,把一切都已經計算過了,如同一遍遍的兵棋推演。
不出手則已,一擊必殺!
洮州府兵目的明確,計劃詳盡。
七千餘洮州府兵雷霆一擊,輕敵大意的冶利白馬,為他的狂傲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張超對於這個結果,甚至都感不到什麼興奮,因為這個結果早就在他的預料和計劃之中了。
第一個目標已經完成,現在開始第二個目標,趁冶利各部沒有反應過來之前,掃蕩這三百里草原,把青冶利和其它各部越界過來的吐谷渾人都給掃蕩俘虜。
同時,要立即在漓源建立一座堅固的營地,做為前進和中轉基地。同時也是戰俘轉運營。
“在漓源附近,有兩處比較理想的地方。一是白石洞,一個石頭城。我們選哪個地方?”許敬宗問張超。
石頭城在跑馬灘草原,而白石崖則離這裡有五十餘里地。
這兩處都是漓源附近的優良草場,之前蘇定方就選中了兩個極優秀的基地位置,跑馬灘的石頭城,和白石崖的白石洞。
這兩個地方的地形相當奇特。
石頭城的地形,就像是天然巖壁構築而成的一座完整的天然石頭古城,又像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巨型宮殿。
其正北是巍峨恢宏的山峰,當地人稱為石鏡山,其灰白色的岩石易反光而得名。東邊聳峙壁立的險峻巖壁,凌空入雲,雲霧繚繞。
南邊兩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並立成石門。
再南面一帶,峭壁矗立,清流跌宕,使得這裡就猶如一座天然的石頭城。
只要把南邊的石門一守,那裡面就是一座天然城池,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對於遊牧的吐谷渾人來說,這座石城雖險,可他們並不重視,因為他們是遊牧流動的,平時住的是帳篷,居所不定。
再險的石頭城,他們也不需要。
可對於張超來說,這處石頭城卻顯得非常重要了。
漓源附近,多是草原坡地,極為平坦開闊,這樣的平原雖是優良的牧場,但卻無險可守。而有這樣一座石頭城,那麼稍加修整加固,就能迅速的擁有一座堅固無比的堡壘。
既能做為這次出兵的臨時營地,也能做為後勤基地,甚至將來可以做為大唐在這裡的永久鎮守防禦堡壘。
無險可守,就得想辦法。
尋常情況下,就是築城。
但在開闊的草原上築城,工程不小,而且還得形成堡壘群,這樣才有成效,如果只是孤單的堡壘,幾乎很難起到作用。
歷史上,沙俄佔領哈薩克草原的時候,就是搞堡壘群,透過一座座的堡壘,點連成線,再線連成網,終於把這個大草原給吞併了。
而中國古代的王朝,對付遊牧民族卻多是防禦為主,修長城。依借邊關的山川形勢,憑險而守。
雖然秦漢都曾兵出長城,遠征塞外,但對於草原向來都只能是痛打一次,然後讓邊關得幾十年安穩,然後幾十年後,胡又復又強悍,就只能再次征戰一番,弄不好還會翻車。
最大的原因,就是打贏了,可卻沒辦法長久把守控制。
張超覺得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可守,比如他現在,只要找到一些支撐點,他起碼能把洮州的邊境向外擴充套件幾百裡。
漓源百里地,劃為一縣,肯定也得要築城修堡,這樣才守的住。
尋常修堡太費時間和財力人力,現在有一個現成的石頭城堡,無疑是一個極好的訊息。在準備用兵之時,張超就讓蘇定方不斷的蒐集各處地理資料,尋找可以讓大唐做為支撐點的地方。
蘇定方找到了不少這種地方,其中漓源縣內就有兩處,石頭城和白石洞。
白石洞也在漓源,但距離石頭城有約五十里,在石頭城西北面。
這裡有一段東西走向,長約三十里,寬約五六百米的白石崖。
偌大的草原,在這裡被齊齊的裁下來,分成了上下兩層。
層與層之間,形成了一道又高又長的陡峭石崖,因那石崖呈灰白色,遠處與綠草相比,顯得較白,因此稱為白石崖。
遠處看,就似一道白玉屏風,橫在半空,相當壯觀。
而就在這段石崖的偏西處,有一眼溶洞,洞口只能容三四人進出,但越往裡走洞越大,裡面有潺潺流水,曲徑通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