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2章 挖牆腳(十連更了!!!)

十連章爆更!三萬多字,木子做到了,大家的支援呢?來點訂閱吧!

大牛兄弟從洮州回來了。

他們帶回來的訊息,也風一樣的傳遍了灞上。原本朝廷已經派人過來傳過公文,但大家對那些卻並沒那麼大反應。

可大牛兄弟一回來,卻不一樣了。

尤其是大牛兄弟帶回來的訊息,跟朝廷傳的告示並不一樣。

朝廷的告示裡宣稱,上次募集去隴右打仗的新兵,如今都被朝廷選為府兵,並且就駐於隴右各州。府兵們將在當地授地,每丁百畝實授。另外他們的家眷前往,也將按均田令授田,每丁百畝實授,中男授田五十畝。前往的,每戶還給安家費五千錢。

但大牛兄弟回來,帶來的卻是不同的內容。

大牛帶來了張三郎的親筆信,由白鹿書院的先生們讀給大家聽。

在洮州當府兵的灞上子弟,每人實授三百畝地。而這些府兵的家眷前往,每丁男授一百畝,中男五十畝,婦人也授五十畝,連三歲以上的孩童不論男女都授二十畝,全部是實授。另外,所有新遷去的百姓,三年稅租庸,第四年第五年也只收一半。

兩邊的內容不相符,大家一時不知道該聽誰的。

“當然是聽三郎的,三郎什麼時候騙過大家?請大家做工,說多少工錢就是多少,甚至還給額外的獎勵。平時大家誰家裡有個急事,難事,找到張三郎,什麼時候推脫過?我更信三郎,三郎現在是洮州的刺史兼都督呢,洮州所有事都是三郎說的算的。他說一個府兵分三百畝,那肯定就有三百畝。說家眷去一個男丁一百畝,那肯定就有一百畝,絕不會打折的。”

一個張家溝的漢子大聲的說道。

“是啊,我也信三郎。還是去洮州好啊,一府兵分三百畝地,一個家眷丁男也分一百畝,都是實授不說,還有一半是永業田呢。”

一個兒子正好上次跟張超去了洮州的村民高興的說道。幾百畝地啊,他剛才簡單的算了下,他家要是遷過去,能分六百多畝地,他有些不敢相信,找了書院的先生算了下,他算錯了,實際上應當是七百二十畝。

七百二十畝啊,他家現在灞上,總共才二十畝地,還是上次授田分的,二十畝全是口分田,一畝永業也沒有。幸好是靠著給張家做工,收入還不錯。要不然,一大家子,靠二十畝根本不夠過日子,以前他們家裡空閒時,得上山砍柴燒炭,得去給附近的地主家做工,各種苦活累活,還總不穩定,也勉強難混個溫飽。

若是家裡有了七百二十畝地,這日子得過的多紅火舒心啊。何況還有一半是永業田,這是可以傳給兒子,兒子傳給孫子的。

雖然洮州在邊關,但他們也不是那麼太在意。灞上寧民縣的許多人,其實都是很早前從隴右遷來的。

現在再遷回去,也不是大事,關鍵是有田有地。

何況洮州還有張三郎呢,擔憂什麼。

不過也有一些人不太捨得離開灞上,若是半年前他們肯定不會猶豫,但現在日子過好了啊。家裡有些地,空閒時還可以給張家做工,基本上一家人都能在張家作工,做工賺的錢糧,比種地還多多了。

算下來,在灞上如今生活很不錯了,溫飽是不用愁了的。再有一個,張家溝還有一家書院呢,孩子能在這裡讀書。去了洮州,以後還有工做嗎,孩子還有免費的書讀嗎?

張家溝如今這麼的熱鬧,繁華的如同一個大市鎮。不少的百姓,真的覺得日子很紅火有奔頭,溫飽不愁的生活他們已經非常滿足了,孩子還有機會讀書,他們還奢求什麼呢?

有些人把這些問題問了出來。

“我們到了洮州,孩子還有機會讀書嗎?”

崔鶯鶯和老爹站在學校的門口,接受大家的詢問。

“大家希望孩子有機會讀書,這是好事。三郎給我的信裡說過了,他已經在那邊籌建一所書院,書院會比白鹿書院還大,能接收更多的學生。大家過去了,孩子一樣有機會讀書,而且一樣的免收學費。另外,已經在白鹿書院讀書的學生,大家也不用擔心,可以轉學去洮州,也可以繼續留在這裡上學,張家依然會照顧他們的,視他們如子侄,衣食宿都會包攬。”

崔鶯鶯這席話,讓許多人又改變了主意,既然洮州也有書院,孩子也有機會讀書,那去洮州也不錯。

“去了洮州,真能分到那麼多地嗎?”

“這個你們可以問大牛二牛,他們是剛從洮州回來的。”崔鶯鶯道。

大牛站到前面來,還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