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17章 凡十七戰皆捷

,。

“朝廷去年教育開支預算是多少?”張超問。

主管教育的是禮部,而分管禮部的宰相是杜淹。

“八十萬貫。”杜淹分管禮部後,也做了不少功課的。資料也是張口就來,不過八十萬這數字還是讓大家相當驚訝。

財政年收一億,每年預算九千萬,結果教育這塊才給八十萬預算?

“太少了。”張超道。連百分之一都不到。

哪怕是號稱混亂不堪的北洋時期,軍閥們也是極度重視教育的。當時的教育部甚至明確規定,教科文的經費在中央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的百分之十五。在省不得少於其預算總額的百分之二十五。在縣市更不得少於其預算的百分之三十五。還要求依法設定教育文化基金和產業,給予保障。

當時的教育月薪高達六百元,與政府的部長基本持平。

袁世凱當政時的直隸省,共辦有專門學堂十二所,實業學堂二十所,優級師範學堂三所,初級師範學堂九十所,師範傳習所五處,中學堂三十所,小學堂七千三百九十一所,女子學堂一百二十一所,蒙養院兩所,共計八千七百二十三所。

他甚至從每月自己的薪水中取出三分之一,做為獎學金,用來資助北洋新式軍事學堂中的中學生。

連北洋那樣的亂世,軍閥們都極尊重文化人,大力推行教育,教育方面的開支預算佔比如此大。

而在大唐,天天喊著興辦教育的朝廷,教育開支預算卻只在中央財政中佔不到百分之一,地方上的預算也高不到哪去。

連房玄齡也覺得過去確實教育預算少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開啟民智十分得要。而對開拓地區的漢化教育更加重要,這關係到我們能不能在那些地方站穩腳,能不能把那些蠻夷們給同化為諸夏。”張超手指輕敲著桌子。

“我認為我們必須加大教育投入,百分之一太少了,明年的教育方面預算起碼得佔百分之十,就定個九百萬貫吧。”

長孫無忌皺眉。

“加大教育投入我也支援,可從八十萬,一下子增加到九百萬,翻了十一倍不止,是不是太多了些。【.】我們的總預算案差不多定下來了,這個時候從別處挪八百二十萬到教育這塊,那其它地方可就都是缺口漏洞了,怎麼填補?”

張超不理會長孫無忌。

“想辦法填補,實在不行,我們宰相的特別預算款裡一人抽出二十萬來。若是還不夠,再從國庫裡抽一筆錢出來,或者乾脆發行教育債券也行。”

戴胄問,“國庫裡還有一個億呢,發行債券沒必要吧?”

他以前做過戶部尚書,但對於經濟管理這塊,還停留著小農意思裡。像發行債券這種提前預支消費的模式,還是不太能接受。

“從國庫支取部分也行,再適當發行部份教育債券也很好。朝廷中央加大教育預算,地方上也得相應加大。這些投入的錢,我希望主要用於三個方面,其一,就是在京城以及一些重要大城,增建一批高等師範學校,在各道州,增建一批初級師範學校,師範學校專門用來培養老師,以滿足我們各地的學校老師需求。”

“要普及六年義務教育,保證大唐每個裡,都起碼有一所小學。”

“師範學校和小學都要實行免費教學。”

·······

張超提出的這些,房玄齡等仔細思考,倒也覺得還算合理。

一年花幾千萬養兵,幾千萬養官養吏,難道就不能抽出幾百萬來辦教育。過去教育主要還是由地方的鄉紳們自己籌辦,私塾盛行。

但窮人的孩子,確實也沒有機會讀書,也讀不起書。

過去的書貴,紙貴,墨也貴,老師也少。

而現在,新的印刷術造紙術制墨術等產業的擴大,技術的升級,讓書本紙張等文具價格大跌。

朝廷拔出專款在各鄉各里建立小學,免學費普及六年小學教育。

不過要全面普及小學六年教育,不僅僅是錢的問題。

哪裡找這麼多老師呢。

如果一里設一個學校,而大唐原來是百戶一里,五六百口人一個裡。大唐六千萬人口,得有近十萬個裡。

建十萬所小學?就算錢沒問題,哪找這麼多老師去?

哪怕在全國建立一萬所小學,目前來說,都是非常艱鉅的任務。

十萬個老師,都由財政負責,這可是相當龐大的負擔。一個老師哪怕一年只給二三十貫錢,十萬就得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