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旦大朝會當天,李世民宣佈改元貞觀,大唐從此進入了貞觀時代。
貞觀,天地之道,貞觀者也。這句話是易經中的,貞觀兩字表示天地之道,也就是天地間萬事萬物的發展是有其一定客觀規律的,這規律就是正。李世民向天下百姓解釋這個年號,就說貞,正也,貞,示也。貞觀以正示人。
其實這個年號,在李超的理解中,覺得是另一回事。李世民用這兩個字做年號,其實就是在過份強調他的得位是正,是歷史必然,是上天安排的。意思是我得天下那是老天爺安排的,天下的臣民們都要遵照老天爺的指示,不要違背天意。說不要臉點,就是我李世民就是天命,你們都要好好的尊奉我,不要老想著搞七搞八。
改元貞觀,接著就是新朝新氣象了。
朝廷有許多新氣象,比如尚書都省的政事堂,移到了中書省還改名中書門下,再比如房玄齡改任中書令,杜如晦改任了侍中,尚書省的左右僕射都空缺了,而宰相必須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八個字,才算是宰相,否則就算你當了左右僕射如果沒有這八個字,那你都跟太師太尉這三師三公一樣,只是個名義上的正一品,是名義上的宰相。
實際上,現在朝廷的三師三公,都不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他們連進中書門下公堂的資格都沒有了,三師三公又沒有開府建衙自闢僚屬的資格,因此除了偶爾在大朝會的時候,皇帝請他們坐在百官前面,當個吉祥物外,根本沒半點實權了。
裴寂、封德彝兩個李淵的老臣,加封三師,還有李孝恭和李神通這兩位宗室舵主,也都加封三公,再加上另兩位李淵的老臣,補齊了這三師三公六人位置,但實際上,這六個人已經被李世民徹底的架起來了,半點權力都沒了。
新朝還有些讓人驚訝的安排,比如魏徵和王珪這兩個廢太子李建成的東宮舊屬,如今居然出任了尚書省左右丞,在左右僕射空置的情況下,成了尚書省實際主事人。
馬周出任了中書侍郎,崔幹是門下省的黃門侍郎。
當然新朝中備受矚目的,還是李超。
檢校中書令、戶部尚書,還有一堆的要職,每一個職位都權重無比。
不少細心的人還發現,許多關隴舊閥的貴族,很多都靠邊站了,尤其是在大唐建立期間,沒有出多少力的那些自西魏北周隋朝沿襲下來的貴族,大多都只剩下了一個空頭爵位,沒有了實職。
反倒是原來一直被關隴門閥打壓的關東士族,卻很受皇帝的重用。當然,勢頭最猛的,還是在大唐建立時和在秦王打天下奪嫡時立下大功的那些新興軍事貴族,和一大批來自底層的寒門士族和小地主階層計程車人。
幾方勢力在貞觀新朝中是新舊共存,形成了一個全新的局面。
不過,關隴舊軍事貴族和關東大士這兩個舊門閥,和新興軍事貴族,以及寒門小地主士子這兩個新勢力,在朝中其實也是爭鬥的激烈,雖然沒有公然的流血爭鬥,但背後的刀光劍影一樣是激烈的。
一批批的官員被彈劾審查,御史臺前所未有的熱鬧,這裡早成為諸方勢力交戰的必爭之地,發力之點。
各方透過自己掌握的資源人脈,以御史臺,以御史為刀槍,在前衝鋒。把一個個的對手拉下馬,許多有問題,自身不牢靠的,都在這一輪輪較量中倒下了。
對於這種鬥爭,李世民一直在冷靜的觀看著,甚至可以說,這根本就是他一手挑起來的。利用關東大士來對付實力強大的關隴門閥,然後又親自扶起了那群新興的軍功貴族們,又重用了許多寒門小地主出身計程車子,用他們來平衡舊閥大士族。
朝中爭鬥的雖厲害,可一直都按著李世民預期的方向發展,爭鬥的越厲害,他們越需要得到朝廷得到皇帝的支援。
而在爭鬥中最先倒下的那些犧牲品,其實都是些蛀蟲垃圾,這樣的腐敗官吏,垃圾貴族倒下再多,李世民都不心痛,這反而是在為大唐去除膿包。每去除一個,大唐就更強健一分。而且這些人是倒在他們的對手手裡,而不是皇帝李世民的手裡,因此李世民在這爭鬥中,一直很超然。
宰相們也一直在坐山觀虎鬥,李世民的宰相團體,其實來自各階層的都有。但能進入中書門下,掛上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頭銜的,哪一個都不簡單。雖然他們有自己的階層,但他們同時也是宰相,他們與皇帝的關係更密切,同皇帝的利益更緊密。
他們也都支援減少些垃圾蛀蟲。
宰相里面,李超最超然,誰倒下他都不心疼。
雖然各方都想要來拉攏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