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吏員回來了,可李超對這些人已經不信任了。
本來,這些吏就沒幾個乾淨清白的。自秦漢以後,官吏不再相通,吏得不到升遷為官的機會,慢慢就形成了一個封閉的階層,甚至成為了世襲的職業。
一日為吏,終身為吏。
做了吏員,也就不指望有什麼做官機會了。除非是在亂世的時候,小吏還有些機會。可天下一統,吏員為官就沒什麼希望了。
既然做吏沒希望當官,那就當成職業,當成發財賺錢的門道。
李超知道,等科舉制度真正大行其道,成為選官最重要途徑的時候,那時,無數只會讀數的書生一經科舉,鯉魚躍龍門,然後委任為官。可這些人,不但多數只會讀書,而且更多出身寒門的讀書人。
這些讀書人入仕,想比於這年代以蔭官為主,憑家世出仕的那些貴族官僚子弟來說,見識方面是遠不如的。畢竟貴族官僚子弟,打小就耳濡目染,對官場對政務等,也是有些瞭解的。
那些寒門出來,一心只讀聖賢書,好不容易科舉選士的官,這方面卻如同白紙。他們當官後,更全得依靠於吏員,依靠於幕僚。於是,到了宋明之時,吏員甚至能架空官員,甚至能操權弄政。
“這些人怎麼處置呢?”
馬周問李超。
“這些人都不能要了。”李超一面喝著茶一面說道。
“都不能要了?”馬周驚訝,既然如此,那今天又何又要讓他們來。
李超笑笑,讓他們來,自然是因為這裡暫時還離不開他們,但這不表示我要一直留著這些人。這些人,居然還敢跟我玩罷工,真是不知死活。
“明天,先從國子監選一批比較優秀的監生,讓他們來省裡實習,跟著那些吏員學習適應。接下來,還要讓天下各道州,選送一批有才能的讀書人來襄陽,讓他們考試。只要透過考試的,就進入尚書省實習。”
李超的打算很直接,這些吏員他不準備用了。但也不能現在一下子全開了,先讓他們守在位置上,讓他們帶新人。
李超要用一批國子監監生和地方上選送的優秀讀書人,來取代這些吏員。他們最後的作用,也就是為李超帶一下新人了。
“這樣做,那些吏員會不會陽奉陰違,故意出亂?”
“他們敢,我會跟他們說清楚,若他們老實配合,那麼等新人帶熟後,我會讓他們離開,以前的事情就算了。但如果誰敢陽奉陰違,甚至故意搗亂,那也別怪我不客氣,到時新賬老賬跟他們一起算。就憑他們做過的那些事,我要把他們送到菜場砍頭,甚至是抄家,都毫無問題。”
這是赤果果的威脅。
李超擺明了要用新人來取代這些老吏,可還放了狠話,你們只能老實配合,不肯配合,那就算老賬,到時殺頭抄家,家人流放。
到底想要哪個結果,自己選。
簡單粗暴,可馬周卻不得不說,這種辦法很有效果。
“吏員中是需要新血,死水不流,慢慢總會*。而有了流水,就能保證水常活。以後的吏,也是如此,讓讀書人來充當吏員,給他們升遷的機會,做的好就往上升,做的不好就沒機會,甚至連繼續當吏的資格都沒有。”
馬周很是感慨,覺得李超真是一個神人。
當年他也做過吏,深知道吏場比官吏,還更黑暗*,充滿潛規則。當初他年紀輕輕,也是一腔熱血想要辦事的時候,可處處受到排擠打壓,最後這吏也當不下去,只能自己走人。
遊歷天下,先是遇到待人很不錯的常何將軍,要不是常何把他請到府上做門客,他連飯都吃不上了,更別說在長安落腳。
後來被常何推薦到李超府上,在李府做了一個賬房。
誰能想到,一個當年在家鄉連小吏都做不下去,後來在常府做門客,在李府當賬房的他,最後卻也能官至宰相呢。
是李超給了他機會。
而現在,李超要給天下無數如他一樣的讀書人,這樣的機會。
“相國,馬周支援你。”
當天,李超就給皇帝上了一道奏摺。
奏摺內容,就是從國子監裡選調一批監生,讓他們到尚書省實習。為了能夠吸引這些監生們來尚書省實習,李超還加了一個很誘人的條件,一年實習期後,考核透過就轉正出任吏職,三年一任吏職做滿,考核優秀的,直接給他們外放地方任官。
任官。
縣尉、縣丞、主簿甚至是縣令。
哪怕是下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