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來,推開門,又是一片白茫茫。
屋頂瓦上,厚厚的一層白霜。門開啟,一股寒氣立即迎面灌了進來,冷的人打個激靈。
魏徵打了個寒戰,人立即清醒了許多。
哈一口氣,立即凝成一道白汽,揉搓著手,攏緊身上的衣服,魏徵邁出家門。
時已入冬,天越來越冷,貴族院的事務倒越來越忙碌了。這個時候,各地的分封諸侯、封疆大吏,還有工商士農議員們代表們,也開始陸續入京來朝集開會。
牛皮底的靴子踩在染著白霜的路上,能感受到土地被凍的**的。
兩個兒子早已經起來,站在門口候著他。
“父親早上好。”
魏徵對兩個兒子點點頭,魏徵四子,老大任光祿卿,老二外放為潞州刺史,老三是陝州長史,老四則是禮部侍郎。老二老三都在外就任,老二馬上要回京朝集,但老三今年卻回不來。
魏氏家族如今倒也是煊赫,父子五人,俱至高位。
老大娶了皇帝的妹妹,也算是尚了公主,只不過老大魏叔玉的性子軟點,光祿卿這個職位,其實雖然位高但是很清閒,老大是個沒有什麼野心抱負的人,魏徵也不勉強。
老四倒是挺能幹的,如今已經官至禮部侍郎,算是魏家最有出息的一個。
“父親,聽說朝廷要出一個民兵法案?”老四魏叔璘問。
“是有此事,陛下的意思是要把民兵規範化。”對兒子魏徵倒也隱瞞,這事情其實也不用隱瞞,馬上貴族院就會提出正式的草案,到時各大報刊也會跟進報道。
魏徵對於民兵規範化是持贊成態度的。
現在各地全民皆兵的民兵做法,他也認為並不好。一來也是耽誤百姓生產工作時間,二來也會有些隱患,尤其是那些諸侯擁有的民兵數量極多。本來嘛,如今大華擁有那麼多常備軍,又有如此大的人口基數,根本不需要再全民皆兵的民兵策略。
雖然說魏徵自己也是一個諸侯,甚至四個兒子也都是實封貴族,各有一塊封地。但魏徵家的這五個封地,警衛隊就數量很少,哪怕他自己貴為王爵,可擁兵一萬,但實際上魏徵自己的郡王領地,都是由國相、將軍代管,領地也總共才八百警衛隊以及三千民兵而已。
要不是他的封地固失密處於信度、勃律、蔥嶺這幾處交匯之地,形勢比較複雜,他連那八百衛隊都不願意養。
“民兵規範,這主要還是衝著諸侯來的吧?”
“嗯,諸侯封地和殖民領地的民兵以後也會限額,有兩個限制條件。一是民兵數量按封地戶籍人口的一百比一設定,其二是上限為封地私兵數額。”
魏叔玉問,“那父親的封地私兵額一萬,但現在那地方的人口都不滿萬,民兵上限雖然有一萬,但實際現在只能擁有一百民兵?”
“沒錯,就是這個意思。”
魏叔璘覺得這個事情就有些不太講道理了,諸侯鎮守邊疆,人口少,形勢又比較緊張,養警衛隊開支更高,養民兵當然能減少些軍費開支,又能填補警衛隊數量不足的問題。
可現在朝廷若對民兵這樣一限制,那麼各諸侯的民兵數量都將大大削減,雖然說諸侯也能再增加私兵數量,可如此一來軍費必然大大增加啊。
“我覺得朝廷的這個條件有些問題,邊疆比起中原之地,更需要民兵。而現在朝廷不管中原還是邊疆,都按這一百比一來編制民兵,實在是太不實際了。”
魏徵只是笑笑,慢步走在前面。
民兵法案的草案雖然將由貴族院來提,但實際上這是皇帝與內閣首輔馬周和翰林院長房玄齡談好的,連他這個參議院議長,都不過是後來才被皇帝告之的。
所以這件事情,本質上就是皇帝的意圖。議會,不過是走個程式而已。皇帝為什麼要弄這個法案?
規範民兵,增強戰鬥力這些都是表面的,真正的還是對諸侯和殖民公民的防範,避免諸侯們透過民兵來突破軍事上的種種限制,以免他們實力過大,威脅到中央朝廷。
“又是皇帝的意圖。”魏叔璘搖頭笑笑,“我大華君主立憲,內閣負責制,議會立法,可現在看來,也不過是個表面而已。”
魏徵卻並不認為立憲是虛的,造成如今這種情況,根本還是因為張超的個人威望和能力極強,整個朝廷其實一直都在皇帝的掌握之中。因此就算有憲法這些,但皇帝都可以輕鬆的繞過這些。
就如議會擁有立法權,但皇帝直接跟他魏徵提出民兵法案,讓他魏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