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舉行新聞釋出會?
那是什麼東西?
確定不是募捐會?
從霸上李鎮返回的商人們,很快就把錢管家轉達的訊息,傳遍了整個長安。
長安城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
各個行會、商會里,商人們都在議論此事。而京中管大豪族名門,也有不少人在關注議論著這件事情。
“你們聽說了沒,陛下已經下旨禁止襄、鄧兩州五年之內的所有土地交易了,要賣也只能賣給官府,想買卻門都沒有。”
“這事就奇怪了,居然還有這樣的詔令。”
“有什麼奇怪的,先前不就說要營建新都嘛,看來這事情是成了。”
“營建新都,建在襄鄧?那算是什麼鬼?要遷都,也應當是遷洛陽才對吧,襄鄧有大城可遷都?”
“不是直接遷,是要先營建一座新都。”
“在襄鄧選個地方,從頭開始,建一座嶄新的都城?”
“我去,這是大手筆啊。”
“不是說早先太上皇時議遷都,但當今強力反對了嗎?”
“是啊,聽說當時還是李相國向陛下力陳反對遷都的理由的。想不到,彼一時,此一時。這轉眼間,李相國居然是那個再提遷都之人,而更讓人驚奇的是,陛下居然還同意了。”
“真的已經同意了?”
“還什麼真的假的,你沒看到這道禁襄鄧五年內不得土地交易的詔令嘛,這還不明顯也嗎,這明顯就是要建新都了啊。”
“可這李相國三日後的新聞釋出會又是什麼東西?”
“這個暫時也不知道,不過咱們李相國向來新鮮花樣多,明天有半月談發行呢,我估計報紙上肯定會吹吹風的,到時記得買一份看看就差不多知道些了。”
“你去不去?”
“去肯定是要去的,不管是怎麼回事,都得去聽聽嘛。如果是別人,我還要考慮一下,但既然是李相國的這個什麼新聞釋出會,無論如何都要去捧捧場的。”
“捧場?我看你老楊是跟著李相國償到了不少甜頭,急著去搶好處的。”
“哈哈,既然都知道了,那你還說這麼多幹嘛,到時一起去就是嘛。”
“萬一這個新聞釋出會是個募捐會呢?”
“那又何妨,李相真要開那個品,多的不說,我肯定會盡力出一份的。”
“要是真的在山南營建一座新都,你們覺得這裡頭有機會嗎?”
“肯定有的。”
“我也覺得有,尤其是主持營建新都的可是李相國啊,你看李相過去建洮州城、建江心市,建寧武城,那些商人可都是得了不少利啊。”
“是啊,若是李相把建寧武那套用來建新都,那還真的有甜頭,就怕不一樣啊。”
商人們現在對於李超都有點盲目的信任,甚至有不少的商人,都把李超當成那財神爺來拜了,讓匠人制了李超的小銅像小石像小木像什麼的,隨身帶著,早晚拜幾次。
沒辦法,點石成金之名太盛。
在洮州,開江心市,打通西南絲茶商路,現在這條商路,讓多少商人發了財。而李超後來收復朔方,又建了寧遠、鎮遠、麟州三個邊市,連帶著西域絲綢商路也通暢了,還跟突厥人談判達成協議,現在中原商人也能再進入草原,深入漠北等地交易了,哪怕是本錢小的商人,可只要肯吃苦,膽子大,往草原上去交易一次,也能賺上不少。
幾條商路,幾個邊市的火爆,甚至都帶動著中原的許多作坊火爆起來。
如今南方到處都是新建的茶園、茶莊,種麻栽桑的面積多了起來,家家戶戶都有織機,到處都紡織。甚至一些商人,已經開始學李家一樣,搞起規模化的工坊,置辦大量的織機,請來許多少女,大批次的紡紗織布織絲。
大量的絲綢、布匹,製成後交給外貿商人收走,運去邊關。
李超,確確實實的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
對於商人們來說,李超這位朝中重臣,那就是他們的朝中靠山啊。
當然,也有不少御史彈劾李超。
訊息一出來,這些人紛紛風聞上奏。
彈奏李超是瞎折騰。
長安城才興建不過幾十年,現在又去營建一座新都,這有半點必要嗎?他們只聽說李超說不要朝廷的錢就能營建新都,也不去想李超究竟如何能做到,反正他們自認為自己肯定做不到,一口咬定,李超肯定是要搞加稅加徵,然後強徵百姓服役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