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就算是在唐朝,端午節也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幾個節假日之一。不但民間有傳統的一些活動,划龍舟包粽子插艾葉喝雄黃酒等,官府也會特別放端午假,官吏休假。
李超在長安過端午節的時候,吃的粽子除了用粳米外,還有糯米的,也有粟子、林棗的配料。長安的百姓最喜歡在端午節的時候吃百索粽子。
把粽子上纏上許多色彩絢麗的絲線、編織著花紋的草索,稱之為百索粽子。
甚至在這一天,皇宮還會讓宮女們趕製出許多粉團粽子,讓人們用小角弓去射,誰射中就送給誰吃。
從五月初一開市的寧遠市,自開市第一天起,其熱鬧就遠遠超出大家的預料。突厥人對於與漢商互市很是感興趣。
他們趕著駱駝、馬匹,馱著許多皮毛藥材,還趕著成群的牛羊南下,來到寧遠。
而寧遠城裡的漢商,也早早就在等候著這一天的到來。各種各樣的中原商品,早就堆滿了一間間的倉庫。甚至一些實力一般的商人,為了多備些貨,還特意從李記錢莊裡貸了不少的款去備備。
李家新組建起的船隊,現在繁忙無比,每天三百條大小商船,日夜不停的航行在黃河上。主要是從靈州回樂城轉運商品到寧遠,這段四百里的水路,因為河面寬,水流緩,因此相當適合通航,日夜都能行船。
李家船隊請的船手都是黃河上的老水手,四百里,又是順流,一日夜就能趕到。清早從靈州回樂城裝滿了貨物離開碼頭,到了第二天一早剛好趕到寧遠西市碼頭,卸了貨,剛好能在碼頭上吃一頓香噴噴的早飯。
商貨太多,李家的船隊也無法包攬所有航運貨量,還有不少其它的商家也組織商船跑航運,有一些漁民找李記錢莊貸款,從李家的靈州造船廠買了新船,然後把船掛靠到李記的船隊裡,跟著一起接生意運貨,交點管理費,然後分紅。
船員們把一船船的商貨運到寧遠。
絲綢、布匹、茶葉、藥材、蔗糖、酒、大米、麵粉、陶器、瓷器、鐵鍋、鹽等,品種繁多,除了鐵料、銅塊、軍械以及製造軍械的材料禁止與突厥人交易外,基本上寧遠邊市裡什麼東西都可以向突厥人交易的。
甚至如李家等一些有實力的家族,還已經在寧遠買了地建起了作坊,準備搞加工行業。做熟皮、制氈、制皮鞋皮衣、釀酒、制醬以及製作帳篷、首飾、鞍具、法器等手工商品。
此外牲畜屠宰、奶肉加工、毛紡織等這些加工產業,也都已經開始在寧遠落腳。
寧遠邊市,已經成了無數人眼中的肥肉,誰都想撲上來咬一口。
按李超的預計,唐和突厥開放貿易,以寧遠的有利地理位置和水運優勢,這裡一年起碼也能成交幾百萬頭羊,駝馬交易量至少能達十萬頭。羊皮起碼能有百萬張,其它的皮皮毛、蘑菇、藥材等,自然也不會少。
這麼多的突厥商品,自然也是能換回無數的中原商品的。茶酒鹽糖米麥布匹絲綢瓷器陶鍋鐵鍋等等,互通有無,對兩邊都有好處。
而最賺錢的,當然是開市場的唐官府,還有享受關稅分紅的鬱射設,此外就是那些前來貿易的突厥和唐朝商人們了。
兩國的百姓,也一樣能受惠不少。牛馬皮毛,這些東西多了,自然就便宜了。而新增了突厥這麼大一個外銷市場,唐朝的各種手工商品,甚至是各種鹽茶糖酒絲綢布匹等也能銷量大增,對於生產者的唐朝百姓來說,他們的收入也會增加了。
突厥人不用搶,直接交易就能換到無數想要的東西,他們也會滿足的。
畢竟牛馬這些對於中原的百姓來說,是大宗貴重物品,而對於突厥牧民們來說,他們都是成群成群的放牧的,一到冬天,乾草不足,還得把那些公牛公羊給殺掉,根本不值什麼錢。
在突厥牧民們眼裡,反倒是一口鐵鍋是一件貴重物品。一塊茶磚,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資。
從五月初一,一直到五月初五,邊市一開,就沒停過。
一隻大肥羊,換茶磚十片,一片重一斤。一片茶又換一張羊皮。
一匹普通母馬或牛當五隻大羊,一頭駱駝當羊十隻。
這算是個交易的基本價格,粟米一石換羊兩隻。
寧遠邊市基本上還是採取這種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當然也可以把自己的貨物委託給李記交易行拍賣,或者直接向李記商行預訂想要的商品。
進入寧遠邊市交易,不論漢胡商人都要交二十稅一的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