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家的飯菜一般,長孫家是胡人。嗯,也不完全是胡族了,他們家祖上是鮮卑人,北魏皇族一支,北魏遷都洛陽,主動漢化,其中一條就是改漢姓。長孫家就是那個時候,改的姓。
當然,從那時到如今,也很多代了,當年的北魏主動漢化後,不但改姓也跟漢人通婚。因此認真說起來,其實長孫家也不完全是鮮卑種胡人,真正的鮮卑族如今基本上找不到了,吐谷渾的汗王,是鮮卑人的一支,吐谷渾算是鮮卑人和羌氐聯合建立的一個汗國。
除此外,北方草原上還有一些零星的小鮮卑部落,但都不成氣候了。
絕大多數的鮮卑人,都在魏末戰爭中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則多數是漢化了。當年的北齊北周,就有無數漢化的鮮卑人。北魏時,他們是鮮卑人,然後跟漢人通婚,依然是鮮卑人。到了周齊,特別是到了隋朝時,他們已經不再自稱鮮卑人,而是認起了自己血脈裡另一股血脈,他們已經稱自己是漢人了。
長孫家就是如此。
當然,其實當今的皇家李氏,早些年也是一樣的跟胡人通婚的。不過漢人講究的是以父系論,因此李家血脈裡雖有點胡血,但不妨礙他們依然是漢人。倒是長孫家這樣的,他們的父系血脈來說,他們其實是胡人的。
不過本朝對於漢胡這些,其實倒不是特別的在意,還是比較包容開放的。
或許就如皇家一樣,他們自己家族的血也不純了,因此也就不去去執著於這些東西了。從某些方面來說,這倒反而讓李唐從建立之初,就有了包容開放的基因。
吃完飯,長孫無忌親自把李超和承乾送到門口。
因為吃飯時喝了酒,李超沒有騎馬,也不讓承乾騎馬。承乾曾經墜過馬,李超還是不敢大意,師徒兩個坐進豪華四輪馬車。
車廂很大,也很保暖,正月裡,襄陽很冷,可坐在車廂裡卻很暖和,而且四輪馬車減震效能大大提高,加上沙發墊子,坐在車上很舒服。
“你舅舅是個妙人。”
坐著車上,李超喝了幾口茶,才感覺酒氣下去一些。承乾也喝了點酒,但他年紀小,吃飯時喝的是甜酒糟,這個倒是甜甜的不醉人。
“我總覺得舅舅似乎有些妒忌老師。”
李超笑著搖頭,“胡說。”
李超並不相信長孫無忌是個妒忌他的人,歷史上的長孫無忌可是個厲害人物啊,歷經三朝,三朝宰相,當了三十多年的宰相。
雖然在貞觀朝是寵臣,但在高宗時卻沒成為權臣,應當說這是非常難得的。可惜雖然長孫無忌一手撫持著李治當上了皇帝,但最終李治卻聽信大臣誣陷長孫無忌謀反,連當面對質都沒有,就直接把他貶官流放,最後死在他鄉了。
這裡面有許多故事,主要還是長孫無忌反對立武則天為後等事情。
長孫無忌是個值得敬佩的人,而且以現在承乾的情況來看,長孫肯定是會扶保承乾的。
“剛才舅父說老師在尚書省搞考核,是在攤馬蜂窩?”
“這個馬窩蜂已經築到屋裡來了,不捅也不行的。”
李超靠在那裡想著尚書省的事情,這個尚書令他當的不太情願,可已經接手了,總得幹出點樣子來。
每個宰相,總得幹幾件事情,幹幾件打上自己烙印的事情。就好比到了後世,米國的總統們上臺後,總要透過幾個法案什麼的,這就是他們的政治財產。
李超也想過,自己要做什麼?
普查人口,這只是為施政方針做資料支援。
掌握了人口戶籍田畝情況後,要幹嘛?
李超覺得自己也做不了太多事情,有幾件事情他是想做的。首先,還是推進軍隊改革,把兵將分離實行下去,將府兵制繼續推行,樞密院以後還要設立參謀部,完善軍校,培養專門的軍事人才。
其二,繼續均田和移民屯邊,總之就是想辦法讓更多的辦法都能均到田,能均到足額的田。均到田的自耕農越多,那麼朝廷就會越穩固。
其三,繼續堅持諸侯的分封,這一點不能朝令夕改,要保證繼續下去。
其四,就是把兩稅法和商稅、鹽茶專賣稅等完善,稅賦關乎朝政,軍費開支來源等,財政穩定,才能天下穩定。兩稅法的關鍵,還是按財產田畝納糧,官紳一體。
如果還有餘力,那就是推行科舉改革,把如今的這些科目,分離出專門的進士科舉,其它的專科,只算是錄取專業人才。要確定進士科,才是真正計程車子銓選大典。
暫時,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