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不知道李超激動個啥。
不就是三百里的牧場嗎?雖然聽起來挺大的,但那是在陰山之外啊。那裡可向來都是遊牧民族的地盤,匈奴人、柔然人、鮮卑人、突厥人,漢人在陰山之外,是很難立足的。
雖然他一張口,就把這幾百裡的地盤劃做了李超的封地,但李世民並沒怎麼放在心上。在他心裡,那幾百里地,其實一錢不值。
把一塊陰山外的飛地,一塊現在還在突厥人手裡的地,賞給李超,不會讓他有半分心疼。那種地方,就算打下來了,朝廷也沒有精力去控制啊。朝廷這次就算打敗了突厥人,其實也頂多把實際控制線推到陰山一線而已,陰山以北,真的無力控制。
李超為朝廷也算是嘔心嚦血了,在靠近後套平原的陰山外劃一塊地方給李超,算是對李超的賞賜,那塊地方,李家也許能拿來做個牧場,放放牧養養牛馬什麼的。但這地方,可遠不如隴右、朔方、河套,畢竟陰山外,就是遼闊的大草原,那是胡人的天下啊。
“謝陛下賞賜!”
李超確實很激動,激動的都難以掩飾。雖然這地,位置不算很好,但李世民真的封給自己,李超覺得還是非常珍貴的。
那可是一塊封地啊,諸侯領地,不是牧場,是領地。
一塊諸侯領,那可是一個家族的根基。在李世民眼裡,也許那是一塊遙遠的飛地,遙遠偏僻,荒涼,不值錢。
但在李超眼裡,那片幾百裡的草原上,其實也能開墾出不少耕地的,起碼能開墾幾十萬畝農用耕地,牧場更是遼闊,南面狼山下搞種植,北面草原上放牧,養活個一二十萬人口是毫無問題。
一二十萬人口啊,中世紀的歐洲,那些騎士們好多都只有一個小村子而已。一二十萬人口,都能是一個公國的規模了。
哪怕李世民把他封在那裡,充當大唐邊境上的屏藩,李超也覺得值。
真正有一塊屬於自己的領地,想怎麼建設就怎麼建設,背靠著河套平原,李超覺得,並不用太畏懼草原遊牧民。不管突厥人也好,鐵勒人也罷,如果大唐這次能擊敗突厥人,那麼他敢說,陰山下起碼有十年的太平。
十年時間,李超自信能在阿拉特平原上建立起自己的城池堡壘,在那裡建立自己的封地守衛部隊了。
“陛下,等臣擊敗突厥,定要在狼山北建一座受降城!”
“受降城?”李世民驚訝,繼而讚歎。
“好,好一個受降城。”
受降城歷史上早已有之,在狼山西北的狼山山口,西漢就在這裡建過受降城。西漢時,曾經在漠南建立過多座受降城,但唯有在那裡建的受降城,是唯一一座真正為接受匈奴人投降而建的受降城。
也是最北的一座受降城。
那座受降城為漢時公孫敖所築,在那裡,更曾發生過連番慘烈的大戰。
當時突厥左大都尉欲殺新繼位的單于降漢,派使者求漢朝派兵接應。於是公孫敖先在塞外築受降城,駐兵準備接應,後事洩,左大都尉被殺,匈奴發兵八萬圍攻受降城,因城堅而不能下。
但受降城孤懸塞外,是為一座孤城,經常為漢匈兩方佔有。
到了北魏之時,受降城改稱為比干城,成為北魏與草原上柔然汗國的邊界之城,北魏幾次北伐柔然,都曾在受降城中屯積糧草。
雖然到如今,受降城早就沒了,但受降城的意義李世民是知道的。
西漢時築受降城,後來漢武大帝連續對匈奴用兵,最終在霍去病衛青李廣等名將的北伐下,最終大破匈奴。
漢武帝劉徹,也正是李世民最欣賞的一位帝王。
“朕準了,李家若在狼山外重築受降城,朝廷會選派工匠幫助築城。”
李超得寸進尺。
“多謝陛下,臣打算築三座受降城,分別為東受降城中受降城西受降城,三城沿狼山而築,各距百里,呈品字形,為犄角之勢,相互守望。以此形成堡壘鏈,避免被北虜圍困而成為孤城。”
既然打算以後在那裡發展,李超當然得想辦法增強防禦。
狼山外,那是漠南草原啊,遼闊平坦,那種地方,防守不易。尤其是對於機動性極強的突厥騎兵來說,更難防守。
要守住這塊封地,還想有所發展,就只有一個辦法,建立城堡,還得是堡壘鏈,要不然,孤城一座,哪裡守的住。
取名受降城,也是意為代表大唐朝廷在塞北守邊戍衛。
有了李世民的支援,事情就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