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方陣就是一千二百人,李超將他稱為一個大隊。
然後三個這樣的大隊,組成了一個橫隊大方陣,李超稱為縱隊。
三千六百人一個大方陣,全軍陣有四個這樣的大方陣。
另外還有二十多個小點的步兵長槍陣,每陣二百人,一共五千餘人。
然後還有多個五十到百人的小方陣,算是機動方陣。
再加上兩翼和側後方的騎兵,就構成了整個大軍陣。
尉遲恭越聽臉越黑。
他心裡驚歎李超的膽大。
居然真的要拿這些白袍兵做陣膽。四個大方陣,四個縱隊十二個大隊,每個大隊有二百弓箭手,另外還有一批盾牌兵,這些會是府兵。
但其它更多的長槍兵,則是白袍。
那些小的二百人長槍陣,則全是白袍。
另外的機動百人方陣,則由府兵中的刀牌手組成。
兩翼和側後的騎兵,這些也是老府兵。
整個大方陣,李超真的是搞新老搭配協同,步騎混編,而且居然還沒留預備隊。
尉遲恭不相信這個陣,他主要是不相信新兵。
可李超卻認為,這樣做,能最大的發揮出白袍兵的作用。
他這個大方陣,本身也是為了剋制騎兵的,畢竟他的兵馬裡,步兵佔了絕大多數。
平原野戰,以步對騎,是很難打的,這個陣算是能夠有效對抗騎兵的。
這個陣最大的優秀,就在於堅固,同時又具有機動能力。
這些大小方陣組合起來,再配上騎兵,既能防騎兵衝陣,使的唐軍保持陣地,不會衝亂,同時又隨時能夠進攻反擊。
每個一千二百人的大隊,都是一個堅固且機動的陣形,寬約五十丈,縱深三十餘丈。
讓白袍兵儘量集中在一起,就是最大的保證他們不會慌亂,尤其是四角上安排了一隊老府兵弓箭手,既能穩定方陣之心,起到方陣外殼的作用,同時也還能有效對付敵方騎兵。
解釋了半天,尉遲恭還是覺得太冒險了。
“我多說無益,還是讓實戰檢驗這個方陣,檢驗這些戰士吧。你也不要太瞧不起這些志願兵,他們不是隋末戰亂裡的那些流民兵,他們不是吃不下飯才入的流民反軍裡,也不是那些被強拉的壯丁,這些人是主動前來,他們都年輕,都有顆渴望建功得勳的心。況且,有這個大陣,有這些老府兵為他們壯膽,他們需要的只是互相依靠,無後顧之憂。”
天亮。
全軍飽餐。
然後戰鼓聲中,佈陣。
昨天李超與尉遲恭談完後,便召集了軍中的將校們,一起認真的講解了這個軍陣,調配也都分配好。
平坦的曠野。
唐軍將校們開始按陣圖站位。
好在唐軍本身也是以隊為基本單位,白袍也是這樣。眼下,只是把這些府兵和白袍以隊為單位,從新搭配組合。
倒不至於太麻煩。
高句麗人也已經拔營,開始揹著朝陽向唐軍趕來。
唐軍的軍陣在一點一點的成型。
“我們能贏嗎?”鄭仁泰望著李超。
他的五千神機營,被李超打亂了,五千人分拆,佈置到了四個大方陣下十二個大隊的四角上。
神機營不但有李超配的火槍,他們還人手都有弓,弓的裝備率是百分之百,甚至還裝備了不少的弩。
尉遲恭麾下的幽州府兵,也被拆分了。
一些府兵被調到十二個大方陣裡充當大盾兵,站在第一排。其它的府軍步兵,則拿著刀牌分成一個個的百人小方陣,他們就是各個大方陣小方陣中間的機動兵力,要隨時支援邊上的這些方陣。
府兵騎兵們,倒是沒變化,依然在戰場上兩翼和側後方位置。他們要保護步兵,同時也將承擔著反擊衝鋒的任務。
“我們當然能贏。”
二十里路,也並不算遠。
唐軍停下來佈陣,訊息傳過去,淵蓋蘇文只是笑笑。
在這一馬平川的曠野,唐人想以步對騎?簡直是痴心妄想。
“讓他們佈陣,我們過去踏平他們就是。”
“查出對面姓李的主帥是誰了沒有,究竟是李績還是李靖?又或者是哪位李唐宗室?”
“回大帥,不是李績也不是李靖,好像是李超。”
“李超?”
聽到這個名字,淵蓋蘇文的眉頭皺了皺。
李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