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朕的條件才可以。否則朕就讓兀突骨做。”
“別,別,陛下,您說,無論什麼條件末將都答應您。”朱褒還在高興著呢,一聽小皇帝有條件,也不問是什麼條件二話不說就先答應了下來。
“好,好,什麼條件讓郭先生跟你說說吧。”劉厚依然做他的撒手掌櫃,這些具體的佈置當然還是由郭攸之來說明的好,要不高薪誠聘他回來做謀臣豈不是浪費了?
於是,郭攸之先是將東吳人的圖謀一五一十地講給朱褒聽,只聽得朱褒義憤填膺,嘴裡叫著要去找東吳人、找孫權算賬。郭攸之好不容易才安撫下朱褒幾近暴走的情緒,然後開始佈置具體的行動計劃。
郭攸之要朱褒做的事情說簡單其實也很簡單,說難也挺難的:他需要回去立刻將混雜在各個營中的東吳兵挑出來,讓他們單獨組成一支部隊。
這支部隊只給他們每人一支長槍或者一把軍刀作為武器,而且是臨戰前才發給他們這些武器,平時宿營、行軍甚至訓練都是不會給他們武器的,沒有武器他們想造反都難。
而原來的老兵除了配軍刀、長槍外,還配上弓箭、霹靂雷等,他們需要輪班日夜警戒著這些東吳兵,一有異動就以雷霆之勢將他們格殺。
由於有弓箭和霹靂雷這些中遠端的武器,加上他們都懂得鴛鴦蝴蝶陣,要擊敗那些只有簡單武器且數量上處於劣勢的東吳兵並不困難。
難的是他們要時刻提防著這些東吳人的反水和偷襲。所以,朱褒需要將這些東吳人的營地和老兵的營地隔開一定的距離,同時要將東吳人的營地包圍在中間,這樣才能鉗制住他們,使他們不敢異動。
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出動大量的哨兵,時刻警戒,不給他們趁夜偷襲的機會。不過這些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到了和魏軍正式接戰時,如何驅趕這些東吳兵去和魏軍廝殺,而不是反過來對付蜀軍。
這一點連郭攸之都感到頭痛,目前能想到的辦法就是以超豪華的督戰隊在後頭督戰,如果有衝向蜀軍這邊的人,不管是魏軍還是東吳兵,統統格殺勿論。
朱褒聽了郭攸之的安排,不禁感到頭都大了,他武力值不低,但是智力方面就很平庸了,這事情涉及到一些精巧的安排,對他來說還是有點難度的。
例如怎樣利用有限的老兵兵力佈置營盤,才能有效地將東吳兵圍困在中間,使得他們無法突破圍困逃脫;
再例如怎樣在驅趕東吳兵上前線,保持對他們的鬆緊度適中,既要保持一定的壓力,使得這些東吳兵賣力衝鋒,又不能逼得太緊,使他們失去了生的希望,乾脆掉過頭來攻擊蜀軍。這些東西的把握已經堪稱藝術,不是他這種大老粗可以做得到的。
“陛下,陛下,這,這,這有點……”朱褒臉憋得通紅,對著劉厚吶吶地說不出話來,他有心想說這事情也太難辦了,自己辦不到,可是剛才又拍著胸口說自己無論什麼條件都答應,一定能完成任務,這剛一轉身就變卦了,還是在皇帝面前說話不算話,他怎麼開得了這個口。
劉厚看出了他的心中所想,沒有理他,而是將眼光轉向了郭攸之。郭攸之領會了劉厚的意思,道:“陛下,不如暫時讓微臣過去幫朱將軍處理這些事情吧?”
劉厚沉思了一會道:“不行,除了這在第四師的幾千東吳兵外,還有四萬多的東吳兵在輜重隊和建設兵團,這些人才是大頭,他們更難處理,這些都需要你去處理,還是讓其他人去幫朱將軍吧。”
最後他們商量了一下,決定讓鄧芝暫時任第四軍的行軍參謀,幫助朱褒處理這件事,郭攸之則繼續處理輜重隊與建設兵團中的東吳兵。
朱褒領命走了後,郭攸之繼續向劉厚介紹對於輜重隊與建設兵團中東吳兵的處理意見。
郭攸之建議,剩下的這些東吳兵,一部分分配到各個礦場去挖礦。蜀國境內現在有各種各樣的礦在開挖,例如煤礦、鐵礦、銅礦、硫磺礦、硝石礦、石灰礦等等,之前劉厚將大量俘虜驅趕去挖礦,為了監工和防止這些俘虜逃走、鬧事,這些礦區都派駐了一些軍隊駐紮,並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
實踐證明,這些管理制度和駐軍可以有效地保證這些俘虜乖乖地挖礦而不出亂子。前段時間,之前的俘虜已經陸陸續續被改造成功,也已經做出足夠的勞動貢獻,按照那些管理制度,他們已經可以贖回他們的自#由之身了。
當然,這些自#由也是相對的,他們會被安置在一些無人區,分給他們一些田地,身份轉變成農民,繼續為蜀國納糧貢獻賦稅。由於戰亂,大面積丟荒的土地到處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