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宗黨盤根錯節,稍有不慎便會爆發大規模叛亂。須知蔡吉目前與曹操依舊保持著同盟關係,河朔的豪強宗黨可不會因一句"尊王攘夷"便輕易放任蔡吉置身事外。至少之前龍口諸生圍攻曹丕已然讓她見識了一番對方的手段。
所以蔡吉此次北上排場極大,一路上更是陸續接見了不少地方豪強宗黨。但是光是如此恩威並施,還不足以震懾那些地頭蛇。正所謂縣官不如現管,坐鎮南皮的太史慈也是穩定河朔的關鍵所在。
官渡之戰後,蔡吉遣派太史慈、高順兩員大將分駐南皮、黎陽兩城。駐紮其中黎陽的高順主要負責黃河一線的防務,旨在防範黃河以北的曹軍。須知黎陽自古以來便是兵家重地,按原有歷史的程序此地本該是曹操與袁譚的決戰之地。只因蔡吉強制介入此城才沒有落入曹操之手。倘若曹操現在突然與蔡吉反目,駐紮黎高順會在第一時間自黃河腰斬曹軍的南北聯絡,阻止冀州的曹軍南下進攻青州。所以不難想象這會兒的曹操怕是做夢都想將黎陽收入囊中。也正因為黎陽的位置極其重要,蔡吉在授命高順坐鎮黎陽的同時,並未給他增派額外任務。如今大半個冀州的軍政要務其實都歸坐鎮南皮的太史慈統轄。這便使得太史慈本人的想法將直接影響到冀州的穩定與走向。
其實市面上有不少人認為蔡吉將半個冀州拱手委任給與她無親無故的太史慈實在太過兒戲。各種離間、誣衊二人關係的流言也從未停歇過。但無論外界再怎麼傳言太史慈在冀州威望遠超蔡吉,蔡吉都沒有動搖過對太史慈的信任。這一來是因為她深知太史慈的人品。二來則是蔡吉堅信忠誠源自於意氣相投,而非血緣牽絆。
熟知歷史的蔡吉十分清楚光靠一家一族的血親根本無法逐鹿天下。無論是漢光武帝劉秀的雲臺二十八將,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都不是以血親為主。劉邦也是依靠蕭何、張良、韓信、彭越、英布等出身各不相同英豪,方能戰勝項羽一統天下。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魏徵道出了君臣之間最理想的關係。蔡吉並不奢求麾下文武"功名誰復論",卻著實希望自己能與家臣們"人生感意氣"。要達成這一點,蔡吉首先需做到能與家臣交心。就像郭嘉等謀士需探明蔡吉立場,方能替她出謀劃策,運籌帷幄。蔡吉作為主上也不能無視麾下家臣的心聲一意孤行。於是在抵達南皮的第二日,蔡吉便在州府內單獨約見了太史慈。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時值孟夏,南皮城內桃花開得正豔。與太史慈同榻而坐的蔡吉,望著粉紅色的花瓣隨風紛飛。時不時飄落在光潔的彩繪漆案上,不由心生感慨,"遙想昔年與君相逢黃縣,孤尚小。初成蕊。若非子義仗義相助,孤怕是早成冢中枯骨,何來今日,花正豔,榮封侯。"
"主上此言差矣。若無主上知遇,慈怕是仍在蹉跎年華,不知身歸何處。"太史慈手持酒盞搖了搖頭。
太史慈這番話倒並不是在客套,而是他這些年的切身體會。如果當初不是在黃縣碰上蔡吉,太史慈自認自己極有可能會南下投靠當時的揚州刺史劉繇。而今劉繇早已覆於孫策之手。且敗得極其悽慘。倘若太史慈真的投於劉繇帳下,那他不是已殉主而亡,就是轉投孫策麾下。無論是何種結果都比不上現如今統領河朔來得風光。
蔡吉當然知曉因自己的介入,太史慈的整個人生軌跡發生了重大轉變。按原有歷史程序,這會兒的太史慈本該被孫權委任到東吳南部,統領海昏、建昌六縣,督諸將共拒劉表從子劉磐。雖然不清楚太史慈還會不會在四十一歲時去逝。但沒有太史慈當年的支援就不會有蔡吉現在的成就。所以蔡吉並沒有以太史慈的恩人自居,而是端起酒盞向太史慈敬道,"無論如何,沒有子義就沒有今日之孤。這盞水酒,孤先乾為敬。"
眼見蔡吉粉頸一仰,將水酒一飲而盡,太史慈的眼中有了溫暖的笑意。胸襟寬廣,重情重義。既有女兒之細膩,又有男兒之爽朗,這便是他太史慈現在的主上,與曹操、孫策、劉備等群雄爭奪天下的主上。
任憑外界譭譽參半,僅此一盞酒,慈無悔矣——心頭一熱的太史慈也跟著飲幹了盞中水酒。
一杯水酒下肚。感覺氣氛融洽許多的蔡吉,旋即擱下酒盞,鄭重地問道,"此番衣帶詔在中原鬧得沸沸揚揚,不知子義對此有何看法?"
太史慈見蔡吉問起衣帶詔,不由託著酒盞沉吟了片刻,斟酌道,"慈以為衣帶詔並非偽詔。然曹孟德、劉景升二人皆心懷不軌,主上以尊王攘夷為由,遠離此等不義之戰,亦無可厚非。"
蔡吉從太史慈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