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3部分

的政策。

以蔡吉即將北上"保衛"的幷州為例,西漢宣帝時一部分匈奴人降附漢朝,被安置在長城以北的草原地區。人稱南匈奴。東漢初年,經漢廷許可南匈奴移居長城以南的幷州,並逐年南遷。到如今南匈奴已遷居至汾河河谷。即後世的太原市以南。然而匈奴人在東漢的南遷並非出自暴力入侵,而是幷州漢人自耕農銳減的緣故。據西漢末年的統計幷州各郡縣人口約45萬戶,192萬人。而近一個半世紀後的東漢中期,相同地區的人口記錄約為11萬戶,69萬人。待到西晉統一之後。幷州的人口記錄已不到6萬戶,按每戶五人來算,竟不足30萬人。

兩千年後人口已達十多億的漢族或許很想象自己有一天會變成少數民族。但在漢末這卻是在幽、並、涼諸州真實上演的現實。這些州郡的漢人自耕農逐年減少,漢廷為保證稅收便接受羌、氐、匈奴等部族移民內遷。此消彼長之下,漢人總人口雖然依舊佔優,但在幽、並、涼三州卻已成為少數民族。華夷之間的矛盾也愈發尖銳起來。所以一提"攘夷"。來自北方計程車子皆殺氣騰騰,恨不得將外侵的鮮卑人連同內附胡一併殺個乾淨。

相比之下,由於南方的氣候與水土適合農耕民族發展。這時代的漢人在東南、華南地區正呈現擴張之勢。像是東吳的孫策就曾多次出兵征討山越。所以談到攘夷,孫權依舊主張攘和並施。特別是那日在聽過蔡吉有關西域佛教的介紹後,孫權對用宗教控制夷狄產生了濃厚興趣,使得他的策論在眾多試卷之中顯得頗為特立獨行。然而正是這篇特立獨行的策論讓孫權拔得頭籌,不僅成了令人羨慕的狀元。還獲得了與齊侯一同品茶論道的資格。

這一日,孫權早早地來到了齊侯府上。茜色袍服配以翠色腰帶令他鮮亮得好似一隻招搖過市的錦雞。讓前來迎接的曹丕頗感不適。

但不適歸不適。曹丕還是一路將孫權領到了侯府聽濤閣下,並禮貌地向對方拱手道,"齊侯就在頂樓。請孫郎君自行上樓。"

孫權仰頭看了看五層樓高的聽濤閣,拱手謝過曹丕後,便信步踏上了樓梯。東漢人喜建高樓,三四層的方形樓閣在富貴人家極其常見,且每層有斗拱承託的挑簷,其上置平坐陽臺,不僅採光好通風佳,人在上面還能欣賞到一些平日裡難得一見的風景。像是此刻登上頂樓的孫權,耳邊就隱約傳來了陣陣波濤之聲。

"可是孫仲謀公子?"

突如其來的點名讓前一秒略有分神的孫權心頭猛然一驚楞在了當場。但他很快就認識到自己身份已然曝光,又身處五層高樓之上,任何狡辯、反抗、掙扎都已徒勞無功。思慮至此,孫權反倒是放鬆了心情,邁步走到樓閣中央朝點穿他身份的蔡吉俯身揖拜道,"東吳孫權參見齊侯。"

蔡吉望著孫權在片刻間完成從驚慌到鎮定再到落落大方的變化,不禁在心中感嘆對方不愧為後世赫赫有名的吳大帝。既然孫權如此坦然地承認了身份,蔡吉也不會小氣到去追究孫權隱瞞身份之事。畢竟根據段娥眉的監視,孫權和魯肅這幾個月在東萊並沒有打探到實質性的情報。魯肅還在鹽場被段娥眉耍了一把。所以這會兒的蔡吉也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般,抬手讓人為孫權奉上了茶水,“公子請坐。”

孫權倒也不怕茶裡有問題,端起茶盞若無其事地品了一口道,“好茶。”

蔡吉則像是面對普通士子一般朝孫權道賀道,“恭喜公子高中榜首”

“能得齊侯賞識,乃權之榮幸。”孫權擱下茶盞欠身奉承道。

蔡吉卻根本不吃那一套。話說她即將北上幽並,臨走前不處理一下面前的這位孫二公子可不行。就見蔡吉故作惋惜地下起了逐客令道,“可惜公子乃吳之棟樑,此番曹丞相劍指荊揚,公子怕是要南歸東吳,助令兄一臂之力。”

“東吳武有兄長坐鎮,文有周公瑾輔佐,何須在下南歸。”孫權擺了擺手道。他這話一半是在裝腔,一半倒也是心中真實想法。在孫權眼中兄長孫策是他無法超越的物件。當然他也從未想過要去取代兄長。能輔佐兄長為孫氏一門打下一片基業是孫權一直以來的夙願。只可惜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論武勇論文采孫權都並不出眾。現在回東吳也不見得會被兄長委以重任。反觀蔡吉雖與曹操結盟,卻以“尊王攘夷”為藉口拒不參與南征荊州。可見其與曹操的關係並不如外界傳言的那般密切。若自己能在關鍵時刻為孫蔡兩家牽線搭橋,甚至令蔡吉與曹操反目,那可比征戰沙場更能助兄長一臂之力。本著這一想法孫權當即厚起臉皮向蔡吉請求道,“權倒是想留在齊侯身邊學習安邦之道,不知齊侯可否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