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諸多的採訪中,對於胡耀邦長子胡德平的採訪,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1996年5月29日,我訪問了胡德平。他說 ,在“文化大革命”中,胡耀邦成了“走資派”,成了打倒物件。1972年4月,胡耀邦甚至被共青團中央的“軍宣隊”定為“反黨、反社會主義、反毛澤東思想”的“三反分子”。
胡德平告訴我,在那些痛苦的日子裡,他跟父親胡耀邦生活在一起。胡耀邦陷入深深的寂寞之中。那時,胡德平的朋友們常來看望胡耀邦。胡耀邦依然保持當年共青團書記的本色,很喜歡跟年輕人交往。
年輕的朋友們給寂寞中的胡耀邦帶來了歡笑。
胡德平記得,胡耀邦那時最大的愛好是看書。有一回,胡德平的一位朋友來了,見到胡耀邦在看書,便問:“胡伯伯,您看什麼書?”
胡耀邦答道:“《馬恩選集》。”
小夥子對胡耀邦說:“我現在什麼書都不看!”
胡耀邦很吃驚:“你為什麼不看書?”
小夥子說起了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學習三部曲”:
在“文化大革命”之初,拼命看《毛選》,想從《毛選》中尋找答案。可是,隨著“文化大革命”的進行,他很快就發現,學《毛選》無濟於事。因為“造反”、“打倒‘走資派’”之類,是《毛選》中所沒有的。
於是,他改學兩報一刊社論。不過,很快又發現, 跟著社論跑,也會惹麻煩。比如,兩報一刊1967年的“八一”社論,號召“揪軍內一小撮”,跟著社論跑就會犯大錯誤。
所以,最後他改為“看照片”。
胡耀邦一聽,很奇怪:“你看什麼照片?”
小夥子說:“你只要看看《人民日報》上的照片少了誰,你就明白誰倒了!比如,照片上少了王力,就說明王力倒了;照片上少了陳伯達,就說明陳伯達倒了;照片上少了林彪,就說明林彪倒了……看照片最省力,最管用!”
胡耀邦聽罷,哈哈大笑,這才悟出小夥子在那裡用辛辣的笑話來挖苦“文化大革命”。
又有一回,報上在宣傳“人人成為理論家”。那位小夥子指著報紙對胡耀邦說:“胡伯伯,如果真的‘人人成為理論家’,‘反修防修’就有指望了!”
胡耀邦不明白這位小夥子為什麼稱讚起當時的報紙來。
小夥子補充說明道:
“‘人人成為理論家’,六億中國人成為六億個馬克思,寫出六億本《資本論》,那‘反修防修’豈不就成功了!”
胡耀邦一聽,又哈哈大笑起來。
胡德平記得,有一天晚上九時多,下著大雨,他從外面回家。推開家門,見到父親的屋裡亮著檯燈,傳出一陣陣大笑聲。
胡德平細細一看,見到父親躺在床上,床前站著胡克實。胡克實正聚精會神地聽著胡耀邦在複述從那位小夥子那裡聽來的“文化大革命”笑話,兩人不時爆發大笑……
正是由於那些忘年之交的年輕朋友,給正處於孤寂和苦悶中的“三反分子”胡耀邦帶來了慰藉。
胡耀邦秘書陳維仁給我講述的故事,也非常動人。
在粉碎“四人幫”之後,胡耀邦被任命為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胡耀邦只帶著秘書梁金泉一人前往中共中央黨校,住進了五十三號樓底層。他每星期一到校,星期三晚回城,星期四早上再到校,星期六下班回城。也就是說,除了星期天之外,他把全部精力都撲在中共中央黨校的工作上。
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3)
胡耀邦一到中共中央黨校,就深知工作量巨大。他要求從中共中央黨校的幹部中,選擇一位熟知情況的人擔任秘書。胡耀邦選中了陳維仁。
1996年5月28日,我在中共中央黨校幽靜的校園裡,採訪了後來曾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的陳維仁。戴著一副深咖啡色鏡框近視眼鏡的他,娓娓道來,深情地回憶著與胡耀邦共事的難忘歲月……
陳維仁被胡耀邦所選中,大抵出於以下三個原因:第一,他有著多年秘書工作經驗;第二,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與造反派無涉;第三,有寫作能力。
陳維仁原本是《人民日報》編輯、理論教育組副組長。在1954年至1955年,他曾擔任《人民日報》總編輯鄧拓的秘書。1959年,他被送往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63年9月學習期滿,本來要回《人民日報》工作,卻被出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不久的林楓選為秘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