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
巴福爾的思想代表了這個時期英國人的看法,此時的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為了利益,會不惜大打出手,這是這個歷史時期的遊戲規則,在前期分割世界殖民地時期,各帝國主義都是透過戰爭來解決矛盾和爭端的。
而英國人的思維方式,還停留在老一套戰爭獲取資源和利益的理論上面,認為戰爭是解決問題的捷徑,此前英國也是透過多次戰爭在世界各地攫取了大量利益,包括對中國的鴉片戰爭,隨後英國人嚐到了甜頭,從此便樂此不疲,而這一場戰爭的結果比以前英國人付出的代價,要大了很多倍,出現了英國人預料之外的結果。
這場戰爭直接導致歐洲總體的工業生產水平倒退了至少八年以上,多個國家經濟崩潰,而英國此前的多次戰爭,都是以獲得發展和巨大的利益勝利結束,相比之下,英國在戰爭中損失很大,使得美國和rì本得了很大的便宜,迅速發展起來了。
根據統計資料估算,美國的gdp是在一八八零年超過中國的,工業總產值是在一**四年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一,而美國在技術上超過英國,還是得力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發展的倒退,美國的長足發展,一戰之後,美國才真正在科技上趕上歐洲,到二戰以後才全面超過歐洲。
可見這場戰爭對於世界格局影響之深,它直接導致了老牌世界第一帝國英國和新興帝國德國的衰敗,和美國的強勢崛起,後來經過二戰之後,遠遠把其它國家地區甩到了身後,成為了新的全球霸主。
值得一提的是後世的中國正處於崛起階段,同樣形成了歷史上德國和英國的關係,中國的貿易正在大幅度增長,很快便要超過美國,工業生產也很快就要超過去,唯一不同的是中國的總體技術水平還差得較遠,這種歷史的相似xìng使得新時期的中美關係將非常耐人尋味。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印證了幾年前李天成關於世界矛盾深重,必將爆發衝突的預言,國內的政治家們再一次領教到了李天成獨到的眼光和判斷力,雖然看來戰爭還遠未波及到中國,但此時的人們對於李天成此前未雨綢繆,大力擴張軍備的做法大感讚歎,開始接受他偏向於大力投入國防建設的策略
此時的人們才再一次深刻地領略到李天成的敏銳洞察能力,他對於時局的jīng確把握再次讓世人對他更多了一份崇敬和敬仰,孫中山等人不得不對李天成重新豎起了大拇指,驚歎他的預言驚人地靈驗,孫中山曾經也對李天成推動下的過大軍費開支表示疑慮,此時才漸漸放下了心中的芥蒂,不得不佩服李天成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具備的政治智慧。
國內立即展開了關於歐洲戰事對於華夏國可能影響的激烈討論,有人認為這場戰爭遠在歐洲,與華夏國絲毫都沒有關係,有人則認為這場戰爭將波及全球,中國遲早脫不了干係,會捲入其中,還需要早作準備。
有人則認為要乘此時機將列強趕出中國,奪回失去的國土和利益,各種各樣的觀點和論調都如雨後chūn筍般迸發了出來,使得沉寂了幾年的世界一下子又變得十分熱鬧起來。
此時的國人不再有閉關鎖國的思想,不再認為世界其它地方的事情不關己事,經歷了多次對外戰爭失敗和失去領土和主權的恥辱,使得國人對於外國人之間的戰爭也變得十分敏感起來,大家都認為華夏國逃不出這場戰爭的yīn影,擔心捲入這場是非的人逐漸佔到了大多數。
而rì本人則樂意見到歐洲爆發大戰,因為他們要在亞洲再要想有什麼動作,英法等國也沒有能力再來橫加干涉,rì本人的行動將變得輕鬆自如。
而rì本對於華夏國的擔憂一刻都沒有停歇過,將新生華夏國扼殺於萌芽狀態的思想早已萌生,只是和英國人一樣,他們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藉口,也沒有大的國際土壤和氛圍使他們能夠採取行動。
如今世界開始急劇動亂,rì本人也開始熱鬧了起來,國內連連展開討論,分析時局和未來世界的變化趨勢,分析這場戰爭的規模和結束時間,以及戰後世界格局的新變化,rì本應該採取的應對策略等等,其中對華夏國關係成了rì本政客提及頻率最高的事情。。。。
更多到,地址
第二百二十五章 威廉二世
八月二rì這一天,時值盛夏,柏林的天氣炎熱而乾燥,在高大挺拔、古典氣派的柏林皇宮前廣場上,人們冒著烈rì圍繞到皇宮周圍,一時間人cháo湧動,四處都是黑壓壓的一大片,數萬從德國各地趕來的群眾在廣場周圍集會,遊行示威,支援德國向俄、法、英等國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