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5部分

想觀念的飛躍比物質基礎的進步更加重要。從建立共和國的元勳算起,以20年為一代劃分,共和國軍隊要在短短代人的時間內從“小米加步槍”到資訊化時代,不可能像西方國家的軍隊那樣,逐步實現機械化、電子化與資訊化,最終進入網路化時代,必須飛躍式發展。即便從機械化時代算起,西方國家的軍隊也用了足足90年才進入網路化時代。共和國陸軍要在21世紀的短短20多年內實現資訊網路化,難度可想而知。

沒有足夠高的思想認識,不可能加快軍隊的發展速度。

雖然彭茂邦一向重視技術,在紀佑國執政期間(當時總參謀部在分配軍費時的決策權超過了國防部)大約15%的軍費用於新技術與新裝備的研製開發,美軍同期投入軍事科研的資金僅佔軍費地9%,但是從根本上講,因為彭茂邦對資訊化與網路化的瞭解並不多,所以更加註重某些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先進武器裝備,而不是對軍隊整體作戰能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軍事系統。直到項鋌輝擔任作戰處處長,情況才有所改觀。

東海戰爭中,共和國軍事系統存在的欠缺暴露無遺。雖然絕大部分陸軍將領(陸軍仍然在共和國軍隊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願意承認東海戰爭對共和國國防軍事力量建設產生的長遠影響,但是沒人能夠否認這場戰爭地“警示”意義。

以往。共和國奉行“本土防禦”與“防禦反擊”戰略。陸軍地重要性不用多說。隨著國家實力提高。共和國不可能永遠奉行“本土防禦”與“防禦反擊”戰略。戰爭在國土上燃燒。打爛地是自家地家當。即便打贏了入侵地敵人。損失也無法承受。共和國軍隊遲早要走出國門。在境外與敵人決戰。

問題就在這裡。走出國門。需要更加強大地進攻能力。需要更加強有力地軍事系統!

東海戰爭。一覽無餘地暴露出了共和國軍隊進攻能力不足地缺陷。

戰後。共和國加快了海軍與空軍地建設步伐。表明國家領導人已經認識到問題地嚴峻性。決心打造一支具有強大進攻能力地軍隊。

思想觀念轉變不過來。擁有再好地武器裝備都是白搭。

彭茂邦在離任前保薦項鋌輝出任總參謀長,正是因為項鋌輝出身特種部隊,而特種部隊既是共和國實戰經驗最豐富的部隊,又是最先接觸資訊化技術、與“外軍”打交道最多的部隊。在打擊恐怖組織與分裂組織地“持久戰”中,共和國的特種部隊多次在中亞與以美國為首地西方國家的特種部隊交手,非常清楚資訊科技與網路技術對提高軍隊戰鬥力起到地重大作用。

獨木難支,項鋌輝要想推進軍事改革,必須有一幫得力助手。“少壯派”軍官的地位迅速提升。海軍的林嘯雷、華劍鋒、梁國翔、朱榮輝等人,空軍的賈寶國、林岱珏、梅樂弛等人,陸軍的裴承毅、凌雲霄、李東石等人,均是“少壯派”的代表人物,都得到了重用。

裴承毅算得上是“少壯派”中最特殊的一個。絕大部分“少壯派”軍官都是從基層做起,在戰鬥中積累軍功,一步步的成長為高階軍官。裴承毅完全相反,從軍校畢業後就進入司令部,隨後調往總參謀部,一直擔任參謀職務,從未上過戰場。

對職業軍人來說,當參謀既有好處,又有弊端。好處是,在參謀崗位上很容易培養出遠超過一般軍官的大局觀與審慎態度,能夠覺察到基層軍官無法發現的戰機與風險,以超越基層戰鬥的目光看待戰爭與理解戰爭,為勝任更高階別的指揮崗位打下基礎。弊端是,參謀很難在戰爭中獲得軍功,只能憑藉一些硬性指標獲得晉升,比如服役時間、學歷等等;往往與某個將軍或者某個團體綁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體,如果跟錯人,能力再出色也別想出頭。

說裴承毅“幸運”,一是他跟對了人,二是獲得了很多機會。

調入總參謀部,裴承毅一直跟隨項鋌輝,先後在東海戰爭與“中南風暴”中協助項鋌輝指揮作戰。

從根本上講,裴承毅的“幸運”源自出色的個人能力。如果沒有出色的能力,就算裴承毅與項鋌輝的私人關係再好,也不可能得到重用。

與彭茂邦不同,項鋌輝不但不會刻意壓制那些思想五花八門、行為標新立異的“少壯派”軍官,還為有能力的“少壯派”軍官提供了發揮與表現的機會。

第77軍的凌雲霄是代表,裴承毅就是更加典型的代表。即便數十年之後,很多人都無法相信,項鋌輝竟然把決定半島戰爭勝敗的前線指揮權交給了1名年僅32歲的上校參謀!

如果說年前,伊朗戰爭爆發時,裴承毅在兵棋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