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3部分

,突防成了導彈的任務。

“複合彈道對面攻擊導彈”,實際上就是結合了巡航與彈道的空射導彈。

導彈脫離載機之後,首先使用脈衝衝壓發動機,將速度提高到10馬赫以上、飛行高度提高到25千米以上;隨後啟動一體式液體火箭發動機(與衝壓發動機共用燃燒室),將速度提高到20馬赫以上、飛行高度提高到150千米以上,在近地空間完成中段飛行;到達目標上空之後,導彈拋掉衝壓發動機,以20馬赫以上的速度向目標俯衝;最終,根據所攜帶的彈頭決定攻擊方式。如果對付的是機場類面目標,將在距離地面20千米的高度上開啟彈頭上的反向推進裝置,降低彈頭的飛行速度,最終在距離的面大約1500米的高度上散佈具有自導攻擊能力的子彈頭。

如此出色的效能,源自其較高的研製起點。

最初的時候,“復臺彈道對面攻擊導彈”是按照“反導反衛星”的要求進行研製的。換句話說,只需要為導彈換上新的彈頭與制導系統,增加液體火箭燃料箱的容積,就能使其成為空射反導/反衛星導彈。正是因為反導/反衛星的制導部件過於昂貴,使其“經濟性”受到影響,空軍才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了便宜得多的對地攻擊導彈,並且從2032年開始大批次採購。更重要的是,該型導彈在設計之初就要求可以由戰術戰鬥機攜帶發射,對其質量做出了嚴格要求,雖然在大部分時候以H…9這類超音速轟炸機為運載平臺,但是在必要的時候仍然可以用J…14或者J…16等重型戰鬥機作為運載發射平臺。如果由J…14為運載發射平臺,1架戰鬥機可以在機翼下掛載2枚導彈。也正是如此,空軍才降低了J…16的採購數量,保留了大量J…14戰鬥機。

參與攻擊的主力正是J…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