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7部分

廣州軍區任職,還曾經擔任廣州軍區司令員,但是作為軍內競爭的失敗者,索祥隆永遠不可能成為總參謀長。如果不是關係廣泛、背景深厚,恐怕在2015年的時候就從軍隊退役了。

讓索祥隆參與停戰談判,既有王元慶的個人原因,也有軍隊內部的原因。

以項鋌輝、裴承毅、林嘯雷、章忠憲為首的少壯派軍人在日本戰爭中大出風頭,只有蘇勁輝上將在停戰談判初期有所表現,其他世家派軍人都被排擠在一邊。重啟談判後,蘇勁輝因為急性盲腸炎住進了醫院、無法參加談判,項鋌輝忙著總結戰爭經驗、為戰後軍事建設制訂總體綱要、也沒有時間參加談判,裴承毅過於年輕,很難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不然索祥隆也沒有機會露臉。

更主要的還是王元慶的個人原因。

李存勳不得不相信,王元慶早就料到國內會出問題。雖然沒有直接參與政治改革,但是作為間接參與者,李存勳很清楚政治改革的風險。發現國內的異常情況後,李存勳還專程找到了歸隱山林的潘雲生。按照潘雲生的分析,王元慶肯定知道國內會出問題,而且是大問題。如果王元慶不採取積極主動的行動,反而不正常。讓索祥隆參加停戰談判,正是王元慶的“主動行動”。李存勳並不知道,在他之前,王元慶也找過潘雲生,正是聽取了潘雲生的意見,才讓索祥隆參加談判工作。

性格決定成敗,更決定行為方式。

在對外問題上,王元慶比前面兩任元首都要積極主動。在對內問題上,王元慶肯定不會被動迎戰。

政治改革不同於經濟改革,不是小打小鬧,而是動了很多人的“蛋糕”。

紀佑國與趙潤東在政治改革上小心謹慎、如履薄冰,最終不得不有所放棄,正是因為政治改革的牽扯麵太大,在紀佑國與趙潤東執政的時候,都沒有可行性。當然,紀佑國與趙潤東也不是什麼都沒做,兩次軍事改革、幾項基本法律、肅貪行動,都是在為後面的政治改革做準備。王元慶深得紀佑國真傳、也深知紀佑國的宏偉理想,為趙潤東工作5年等等因素都決定他是推動政治改革的最佳人選。

毫無疑問,政治改革絕不是王元慶心血來潮的決定,而是深思熟慮後的決策。

如果說王元慶什麼準備都沒有,肯定沒人相信。以王元慶的性格,下定決心後,不但會不惜一切代價達到目的,還會提前做好所有準備。李存勳甚至有理由相信,在此之前,王元慶見過紀佑國與趙潤東、甚至見過彭茂邦,獲得了前輩領導人的支援。真要如此,那些預謀顛覆共和國現有政權的人肯定沒有好下場。

論鬥爭能力,王元慶不會輸給共和國曆史上任何一名領導人。日本戰爭足以證明,王元慶不但有魄力,還有驚人的戰略策劃能力,與超人一等的戰略眼光。王元慶推行政治改革的方法也能證明他早就意識到政治改革會遇到多大的麻煩。讓顧衛民衝在前面,不但能讓顧衛民擋住反對者的衝擊、構成第一道緩衝區,還能讓王元慶從中周旋,化解各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

王元慶連這些問題都能想到,怎麼可能遺漏來自軍隊的威脅?

李存勳有理由相信,王元慶早就為應付軍隊內部的挑戰做好了準備。別的不說,讓少壯派在日本戰爭中大展頭角,就是為了後面的政治改革。不管是項鋌輝還是裴承毅、以及其他少壯派將領與軍官,都會無條件的支援元首,因為沒有王元慶,少壯派不會有今天,更沒有未來。

那麼,王元慶提拔少壯派,壓制世家派,是否也是為了政治改革呢?

李存勳無法給出一個否定的答案,因為事實證明,這一安排肯定與政治改革有關,不然王元慶不會借停戰談判讓那些居心叵測的人露出馬腳。

果真如此,足以證明,王元慶早就看清了局勢,而且早已採取行動。

想到這,李存勳不得不承認,王元慶為政治改革做的準備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如此的話,王元慶決定“以不變應萬變”,故意使局勢惡化,是否也是為了推行政治改革呢?如果是,軍情局必須全力配合。

“肯定是這樣,媽的,我早就該想到了,竟然這麼遲鈍。”

“想到什麼?”

李存勳嚇了一跳,看到劉曉賓的時候,才鬆了口氣。

“想什麼想得這麼認真?”劉曉賓把裝著早點的飯盒丟到了李存勳面前,“我可在這裡站了大半天了,你都沒有注意到,這可不是軍情局頭號間諜的作風。”

“想事情想投入了。”李存勳呵呵一笑,說道,“天都亮了,你什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