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11部分

渴穡�幢閽誆糠稚枋┰獾狡蘋檔那榭魷攏�勻瘓弒趕嗟鋇睦菇嗇芰Α�

可以說,這也是天軍建設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拿共和國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的天基攔截系統來說,僅攔截部分就由270顆在軌衛星組成,加上探測系統、通訊系統、校準系統、欺騙系統等等,整個天基攔截系統的在軌衛星超過了1000顆。在這些衛星中,大部分都要求具備軌道機動能力,以及10年以上的在軌工作時間,所以衛星的平均質量在15噸以上,其中最大的超過50噸,最小的也有5噸。平均算下來,1000顆衛星的總質量在15000噸以上,即便以共和國的航天實力,要將15000噸的衛星送上繞地軌道,也是一筆不菲的支出。更重要的是,這些衛星的平均服役壽命在15年左右,也就是每15年要更新一次。即便不考慮增強系統效能,每年也要發射總質量1000噸的衛星,也就是相當於用運載能力為50噸的大型運載火箭發射20次。因為並不是所有衛星都在近地軌道上工作,所以實際發射次數要多得多。

即便按照20次計算,一年用在衛星發射上的費用都高達數百億元,加上衛星本身的製造成本、地面系統的維護成本、人員費用等等,天基攔截系統的年均維持費用高達數千億元人民幣,相當於2050年共和國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一。如果只是一次性投入,還不算大問題,要命的是,這是持續投入,即每年都要拿出國民生產總值的1%來維持天基攔截系統,持續幾十年,別說俄羅斯,就連共和國都承受不起。

由此可見,對俄羅斯來說,建設戰略防禦系統的唯一出路就是縮小規模。

因為天基攔截系統在戰略防禦系統中佔大頭,所以控制天基攔截系統的規模,即提高系統整合度,成為俄羅斯當局的不二選擇。說得不好聽一點,以俄羅斯的實力,即便俄羅斯當局知道這麼做等於自毀長城,也只能忍痛割愛,不然就只能放棄天基攔截系統,也就等於放棄了國家戰略防禦能力。

在儘量保證系統攔截能力的大前提下,提高整合度肯定得從削減輔助系統著手。說直接一點,就是把沒有必要單獨存在的輔助系統整合到攔截系統中去,以此減少航天發射量與日後的維持成本。舉個比較簡單的例子,俄羅斯的天基攔截系統就沒有單獨的校準衛星,而是依靠全球定位衛星系統與設定地面定位站為攔截衛星定位。又比如,俄羅斯的天基攔截系統沒有單獨的通訊系統,而是透過為軍事通訊衛星網路設定特殊命令,優先保證攔截系統的通訊渠道來保證系統間的資訊交換能力。事實上,探測系統與欺騙系統也是依靠原有的軍事衛星、或者直接整合到了攔截衛星裡面,並沒有形成單獨的系統。也就是說,俄羅斯的天基攔截系統,實際上就是一個只有攔截系統的單一防禦系統。毋庸置疑,這種類似於光桿司令的攔截系統的生存能力肯定不怎麼樣。

正是如此,早在20年前,一些俄軍將領就聲稱,俄羅斯當局一再降低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的投入,是在拿國家安全開玩笑。

在2056年之前,戰略防禦系統的問題還沒有引起俄羅斯高層的重視。

直到去年的哈薩克事件之後,俄羅斯當局才意識到,一套可靠的戰略防禦系統才是確保俄羅斯國家安全的關鍵力量。在這個大背景下,俄軍組織了一次針對性演習,而得出的結論是,在全面戰爭中,俄羅斯的戰略防禦系統沒有生存的機會。雖然這一演習結果立即引起俄羅斯當局高度重視,但是事關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所以並沒公佈,而且在短短1年多里,也很難使戰略防禦系統的生存能力得到實質性提高。

戰爭爆發前,所有問題還藏在水面之下。

戰爭打響後,所有問題都浮了上來。

因為軍事通訊衛星系統遭到攻擊,處於全面癱瘓狀態,所以俄羅斯天軍司令部根本無法向攔截衛星系統下達攻擊指令。也就是說,短短數分鐘,俄羅斯戰略防禦系統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就成了擺設。更重要的是,通訊環節出了問題之後,俄羅斯天軍司令部不但無法瞭解其他軍事衛星系統的情況,還不敢貿然發起戰略反擊。雖然與克里妖林宮聯絡只需要幾分鐘,但是就在這幾分鐘裡,俄羅斯的軍事衛星系統遭剩了毀滅性打擊,這其中,自然包括天基攔截系統裡的攔截衛星。

莫斯科時間18點左右,契力亞科夫接到了天軍司令杜可夫的電話。

雖然俄羅斯總統的第二反應是最重要的戰略系統遭到突然打擊,而按照國家戰略反擊程式,應該立是發起反擊,即對共和國進行報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