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得官府照函,亦需向官府繳納稅金。
相對於土地,徐州的煤鐵資源更為重要。
拿下徐州之後,淮東才不用擔心在煤鐵礦供應上受制於人。
鐵礦資源對淮東的重要xìng自不用說,對於普通民眾來說,柴與米的重要xìng是對等的。鄉野農家以稻麥杆煮飯,但城坊戶多用柴、炭。
炭分木炭、石炭,石炭也就後世常稱的煤,在當世早就得到廣泛的應用,冶鐵燒窯用煤,城坊戶燒水煮飯,也多有用煤的。
淮東地處平原,森林稀少,木炭是遠遠不足用的,林縛有意在原先的煤球、煤餅基礎上,在淮東地區先推廣蜂窩煤。以淮東轄區範圍以內二十萬戶城坊戶以及工礦燃料需求計長,淮東每年的煤炭需求總數預計初期將達到數億石。
在徐州西南、淮陽以東地區,相山、陶墟山以及黃桑峪等低山丘陵,數百年之前,就有挖煤取炭的歷史,至今存有十數處煤窖。受戰事推毀,僅有兩處還在正常生產,此時與徐州、沂州之間的數處鐵窯一併由淮東軍司出資進行贖買,收為官有,在徐州府衙之下設煤鐵局專司其事。
在徐州推行新政雖說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但要使徐州地區在戰時恢復生產,林縛肩上仍然感受到極大的壓力。
*************
年節將至,林縛終於結束自己的假期,從石狗湖北岸的湖莊搬進徐州城裡,堆在他案頭的一摞公文,叫他直想扭頭出城去,將假期無限期的延長下去。
孫敬堂、高宗庭、葉君安、李衛等人卻拽住不讓他走。
“淮泗地區積壓的流戶數量本來就極為龐大,遠遠超過地方安置能力。這趟從麟州撤兵南還,為將沛縣以北地區變成殘地,以為緩衝,月餘來,差不多又有十四萬民眾遷到徐州以南,”李衛照本宣科的將當前徐州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擺到林縛的面前,“另一方,在徐州戰事之後,陸續捉俘的新附軍及徐州軍降卒也達到一萬九千餘眾,行營也於前日將這些降卒悉數移jiāo地方安置——不要談恢復生產、修繕城池,徐州要維持下去,明年就要一百萬兩銀……”
林縛將沂州、海州、剡城、宿豫、睢寧、淮陽、蕭山、銅山、灌雲、下邳、沛縣、廣戚等十五縣,都置於徐州治下,形成大徐州格局,以便民事能跟軍政很好的契合。
徐州所轄十五縣,睢寧、淮陽、宿豫、海州、灌雲雖說早前隸屬於淮安,但與徐州、沂南以往是重戰備而輕生產。
這時候將外圍防線推到徐州以北到沛縣一帶,從徐州以南的諸縣,就要以戰備跟恢復生產並重,初期需要投入恢復生產的資源,就顯得格外的多。
其他不說,要使得徐州地區的煤鐵採掘,能夠保證淮東地區的內部供應,投入的銀子就要以百萬兩計。
好在煤鐵的供應另有幾處來源,徐州這邊的開發,可以循序漸進,不需要急於一時。即使要投銀子,軍司也不會直接往外掏銀子,而會將淮東錢莊的功用充分的發揮起來。
即使不提煤鐵採掘上的投入,僅徐州十五縣恢復初步生產、將流民安置下去,所消耗的銀子也將是極其龐大的。
劉妙貞坐在林縛下首,心想:要當這個家,真是不容易做。
徐州制置使下轄淮陽鎮、鳳離營、淮東騎營及廟山等特別行營軍,計有戰卒近七萬眾,此外還有近五萬的輜兵。
要維持徐州地區的軍備,城池修繕、軍械兵甲以及兵卒糧餉被服等常規費用,明年的軍費預算就是兩百六十萬兩銀。這還要指望明年不要發生大規模的戰事,不然開銷將遠遠超過預算。
徐州戰事,殲敵(含捉俘)超過三萬餘眾,成功奪取徐州雄城,絕對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勝捷。只是戰後核算戰事開銷,仍叫人暗暗叫苦。
戰時消耗兩萬袋鹽,幾乎用盡淮泗地區的食鹽儲備。
淮東數年努力攢出的六千jīng銳騎兵,是徐州獲捷的關鍵,兵員傷亡不大,但戰馬損失超過兩千匹,即一戰就將淮東騎營未來一年的戰鬥潛力消耗盡。
雖說戰後抄沒陳韓三及其部將的家產,但所得甚少,遠遠不足以彌補戰事消耗,也可見這些年陳韓三佔了徐州要供養兩萬兵馬是何等的艱難!
兵甲箭矢消耗,可以拿繳獲抵衝,還有很多的富裕,算是此戰較大的一項收穫。
淮陽軍雖傷亡較輕,但累積也有三千餘眾,傷員救治以及犧牲或致殘將卒的撫卹及獎功,更是大筆的開銷。
劉妙貞、馬蘭頭、李良等人,以往為流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