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大將軍中,除徐庶、荀攸在外,曹操病逝。孫堅、馬滕入獄外,周瑜、于禁等人也悉數到齊。
二十四星中的淩統、王基之外,其餘也悉數到齊,無一缺席。
中央軍府空置多年的群英殿第一次變得熱鬧,但這一次的熱鬧卻是人心慌慌的,每個人都多少有些擔憂,畢竟都清楚聖上這一次的全軍調令非同小可。
群英殿的席位分為上座、右座、前座和左座四排首座,在前座之後就是各級普通將領的座位。
劉協正中央的坐在首大將軍的長椅上,在他身邊右、前、左、後四大將軍席位上則坐著周瑜和趙雲,這些都是首座。
在趙雲之右的眉案首席位坐著參謀院總祭賈詡,軍府大臣對應面是龐統督軍總祭的位置,由於龐統不在,由崔浩暫代。崔浩之下是楊修軍機院總祭的座位,由於楊修已經入獄,如今也是暫時空置。楊修對面的軍備院總祭白霖的席位也是空置。
按照軍府的規定,參謀總祭、軍備院總祭為右座,僅次於上座,督軍總祭和軍機總祭為左座,次於上、右、前三首座。為四大首座之末。
眾將席位首排即為前座,應該坐著十位大將軍中徵北、徵東、徵西、徵南、大督尉五人,由於趙雲上座後大將軍的席位,呂蒙和龐德還沒有扶正,徵西大將軍馬超既未正式扶正也沒有迴歸。只有大督尉于禁一人端坐,第二排則是慌張趕回來的皇甫顏、陸遜、呂蒙三位少帥和龐德,包括十二上將其他無首座席位的呂布、文聘、張遼、魏延、甘寧、高順、張頜七人。
劉協接過近侍遞過茶杯,小飲一口,與眾將笑道:“此次是帝國第一次的軍府大會,諸年來,朕一直想召開,可是諸位將軍都是身在各地,帝國周邊也是從未停止過征伐,朕就一直沒有機會召開這個會議,如今,天下大定,各地民風純樸,未有叛亂,朕終於召開了這次的軍府大會,能夠一次見到諸位大將,朕是倍感寬慰啊,正是因為有了你們的鎮守和盡忠職守,大漢帝國才有今日的昌榮太平,朕應該好好謝謝你們啊!”
諸人以周瑜為首,急忙回道:“此乃臣等應盡之責!”
劉協道:“諸位將軍時間緊迫,朕也不繞圈子,今日的軍府大會,確實有很多事情要公佈,除了大家都很關心的孫堅等人四人抓捕案外,朕還有幾件事情先和諸位將軍知會一聲!”
劉協看了眼賈詡道:“文和代朕公佈吧!”
賈詡點了點頭,起身道:“首先是帝國十位大將軍的正式任命,聖上有旨在此,諸位將軍跪拜聽旨!”
諸將立刻跪拜而下,賈詡拉開聖旨,宣龐德為徵東大將軍,呂蒙為徵南大將軍,馬超為徵西大將軍,黃敘為徵北大將軍,四人即日榮升帝國十位大將軍之列。
張遼、文聘、魯肅、鄧艾四人繼續留任鎮北、鎮東、鎮南、鎮西四將軍,並改封為鎮北、鎮東、鎮南、鎮西四上將軍,魏延領天京上將軍,霍俊領西京上將軍;南海由朱然接手,任南海上將軍;東海繼續由凌操主持,任東海上將軍;北海水師將軍蔣欽升為北海上將軍;董襲負責成立西海水師,任西海上將軍。
四大水師繼續擴編,各師升為軍,可轄艦隊數量從五支升為八支,另統轄兩支探險艦隊,實際上總人數都擴充到十萬人。
在上將軍之下為少將軍,淩統、王基、曹彰等二十星一律提拔為新的少將軍。少將軍可獨領大軍,也可以任於上將軍之下為督將。
駐防軍同時開始正規劃,各州駐防督尉改為州駐防督將,授下將軍之封銜。各省駐防總督授少將軍之封銜。各軍督將等同授予少將軍之封銜,偏將授予下降軍之封銜。
與將官分三等相同,尉官也設上、少、下三級,但涉及人員過多。不在軍府大會宣旨。
在一輪大封賞之後,殿中各將都是頗為心花怒放,大家都明白聖上在處罰孫堅等人之前。如此大封大賜,自然是要穩定諸軍,各自也明白聖上此舉已經明白表示,孫堅等人之事絕不會涉及座中其他人,只要處罰不到自己身上,各將軍總算放下久懸之心。
唯一難過的是馬休,他本來已經被趙雲提名為徵北大將軍的人選,如今卻落得一場空,連上將軍的席位都沒有得到,僅有的安慰就是長兄馬超的席位還是保住了。至少說明聖上不會牽連馬家其他人。
劉協見每個人臉上都比方才愉悅很多,知道正式處罰孫堅四人的時機已經成熟,便和崔浩示意一下。崔浩微微肯首,起身將所有各將涉及的軍貪之案的賬目全部按人發下去,只有大將軍和上將軍無論是否有過相關貪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