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匹換糧,若南方答應,其必獲利良多,然南方拒絕,可見必另有所圖!”
劉辯問諸葛亮道:“若楚王以此為由向朕動兵,那朕軍中無糧,豈能抵抗,依朕之見,就請丞相和北方通商吧!”
復又與諸葛亮道:“朕知丞相一心欲重振正室,恐楚王更強,故不願通商,然萬事當以民為先,此事無需再議。”
諸葛亮無可奈何,只能讓楊琦準備前往襄陽,再和劉協商談通商之事,但有個條件就是停止對劉備動兵,他心中很清楚,若是劉備一滅,北方朝廷只以兩州相抗,勢如孤立。
劉協還沒有得到這個訊息,他正在積極為四大學府籌建蓄金(可以理解為基金),並同意在往年的基礎上,將襄陽、水鏡、江南、重慶四大國學府的年投入金增加到三億錢,而州學府的投入提升到一億錢,郡學的年投入為四千萬錢。
加上襄陽軍院和襄陽工院不低於四大國學府的年投入,還有預備軍和縣學的投入,大漢在教育方面每年將至少投入二十億錢。
目前南漢每年稅收總額在一百八十億錢以上,每年都能保持百分之十以上的遞增,教育支出佔國家年收入的一成以上,軍費年開支佔年總稅收四成以上,每年要向襄陽銀莊還借款及利息三十億左右。
農業補貼、學子津貼、工匠津貼和侯爵津貼每年高達二十六億錢,加上賑災等臨時支出,治略府每年能夠盈餘的大約有二十億左右,皇帝內務署每年則能夠納錢十億左右,換句話說,劉協這個大漢皇帝每年手中也就三十億錢可以靈活呼叫。
但這並不是什麼值得恐懼的事情,相比後世年年赤字的那些政府,劉協自己還是很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