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接濟,但至少不會那麼苦了,不至於流亡在外了。為月下令讓大司農將良種派發到了各郡縣,每家每戶都拿到了一些。
由於糧食受災的緣故,年末的稅收便少了許多,於是為月便下詔書命江南王和蜀中王裁減一些兵員,因為朝廷供不起了。
江南劉螢那邊自是沒有問題,為月擔心的是蜀王。連著幾個月來的安靜本就讓為月心生不安,但是為了民生這道旨意又不能不下。若是每年能少撥給兩王一些安養兵士的錢財,朝廷便能更多的用在受災郡縣的百姓身上,讓他們少受苦。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蜀中王周隱竟然也沒因著這道旨意發怒,反而是乖乖了裁了兵。其實怒也就怒了,為月是做好了八分蜀中王會因這道旨意而反,但他這麼聽話,卻讓為月更加不安了起來,疑惑逐層疊加。
……》
再下江南
經過這次糧食受災的事件,為月深刻體會到了百姓的不易,自己盤中餐,是由多少農耕的百姓辛苦耕種而得,但這些農耕的百姓卻不一定能吃飽穿暖,這讓年輕的皇帝心痛了一番。而心痛的結果就是他決定以後自己餐桌上的食物一切從簡,除了奉節過年,或是宴請全臣等大型活動之外,自己平時的飯菜,簡單一點便好。起初桂德顯是不同意的,他勸為月說若是皇帝都吃不飽百姓怎能安生?
為月輕輕皺眉回了桂德顯一句:“桂總管以為朕是豬嗎?”
其實每次的膳食為月都是吃不了的,就算他一個人,御膳也是擺了滿桌子,為月吃不下了那些御膳就會白白浪費掉,沒人敢吃皇帝的飯菜不是?就算殘羹冷炙也是不行的。所以為月下令由以前的好幾菜好幾湯改成兩菜一湯了,若是敢擅自給他加菜就廷杖。
皇帝發話誰敢不從,就是桂德顯也在小皇帝的威嚴下不再進諫了。
不過,皇帝能由百姓身上受教,也應該是受人敬佩的。天下百姓,本就是帝王最好的老師,只有深解民意,才能知道百姓要什麼,才能更好的守著這江山萬里,千秋百代。
其實在為月下令將自己的御膳從簡之前,讓他意識到自己以前浪費糧食的行為,是天溪天泉兩兄弟。
那次是晚上,二人剛伺候完為月吃晚膳,他便讓天溪天泉下去歇著了,本來兩人還想留一個在為月身邊照顧著,但為月說讓他兄弟倆一起吃個飯去,兩人也難得坐在一起吃飯,二人便領了命去。後來為月突然想起之前答應他們去江南看看老王爺和王妃,但這糧災的事情一出,便耽擱了小半年的光景,讓他有些過意不去(其實也不能賴咱小皇帝的,劉螢怎麼忍心怪一個為天下蒼生盡責盡力的為月呢?),所以決定到天溪天泉那商議下江南之事。
守在正陽殿前的兩個侍衛主動說要去叫他倆過來,卻被為月瞪了回去,說他吃多了,要遛彎,便轉身瀟灑而去。兩個侍衛對望了很久,都不約而同的想著,皇帝不是御膳從簡了嗎?怎麼還會吃多?
踏進天溪天泉的下房時,二人正圍在桌前有說有笑的吃著飯。本聽見腳步聲以為是內官或侍衛,便也沒怎麼理會,誰想到當朝天子一腳踏進來了,二人才慌忙放下碗筷見禮。天泉嘴邊還掛著一顆米粒,為月見了不禁溫和的笑了起來,揚手示意不必多禮,然後徑直坐到他倆中間。
待為月坐定,才發現天溪天泉桌上的飯菜很樸素,只是兩道菜和一個湯。
當時為月有些慍意,以為是宮裡的下人欺負這兩個江南兄弟,後來經天溪解釋才知道二人的飯菜一直是這麼簡單。
“江南的飯菜就是這樣的,很清淡,很樸素,王爺家裡亦是如此,我們原來一起吃飯的時候飯菜也是剛好夠吃飽,一點也不會浪費的。”天溪如是說。
這才讓為月意識到原來自己桌上慢慢的大魚大肉,是多麼可恥的行為。若是他能省一點,哪怕是一點,這次受災也不會讓百姓這麼辛苦了……
小皇帝慢慢的又開始自責了,但其實這並不是他的錯,為月不知道的是有些達官家裡一頓餐比他還有奢侈,還要浪費。要是為月一人就能讓百姓如此辛苦,那麼那些達官恐怕要死上一萬次,都不夠償還百姓的辛苦了。唉,可憐的小皇帝既是如此單純啊!
其實為月的這種性格並不適合做帝王的,腹中沒有沉澱勾心鬥角的血腥,心中也沒有心狠手辣的陰毒,遇到不好的事情就自責,毫不懂得查究下屬和大臣,這樣一個單純的皇帝,讓人很是擔心啊。
不過,日後當劉螢似真似幻的帶出一句讓為月退位別做皇帝了,為月是勃然大怒,竟又懷疑起來劉螢的真心。劉螢只好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