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部分

把矛頭指向您……既然如此,不如賣大將軍一個人情,與我們更有好處。”

董卓思忖半晌後,一拍手:“文正這話深得我心,就這麼辦。”

也就在董卓和李儒詳細交談的時候,河東郡外的軍營門前,來了一個壯年男子。

他手執一封名帖,恭敬的交給了軍營門口的衛兵。

“煩請大人通稟華雄將軍,就說有家鄉故人馬嵩,前來求見!”

那衛兵不過是個小小的都伯,如何擔當得起大人這個稱呼?聽那人如此稱呼他,心裡頓時大樂。同時,隨著名帖放在他手上的,還有一袋子沉甸甸的五銖錢。

華雄是這裡的主將,衛兵也不敢怠慢。

得了好處,還能賣主將一個情面,說不定他日飛黃騰達,就看今天的這件事情了。

“哦,先生請在這裡稍等,我馬上通報將軍。”

衛兵飛快的跑進了軍營,不一會兒的功夫又回來,臉上更多了幾分恭敬之色。他來到馬嵩的面前,插手行禮道:“這位先生,將軍有請!”

第一部 少年遊 第五十七章 赴已吾

更新時間:2008…5…25 18:58:42 本章字數:5047

歷史上關於蔡文姬的出生說法並不統一,歷史越久遠,那麼人物的出生也就越混亂。有的史書上記載蔡文姬出生於公元178年左右,但也有的說蔡文姬生活的年代是在公元162年以後,在下不是歷史學家,無法考證。

不過既然是在下來寫這部小說,當然選擇和這部作品最為符合的記錄。

所以我懸在了蔡文姬的出生時間為公元162年以後,比董俷的年紀大約大兩-三歲,也就是公元166-168之間。

以上就是在下的答案,如果您不滿意,在下也無能為力。

還有一句話,有疑問或者建議,在下很樂意聽取。但如果是在書評區裡無理取鬧,在下的態度只有一個,那就是一律無視。在下的作品寫的好與壞,能否有今日的成績,不是你們一兩個人說了算,而是大家說了算。還是那一句話,不喜歡看,您走人,在下沒有哭喊著去哀求您觀賞閱讀。就這麼簡單,此後不會再做評述。

——

顧雍走後的第三天,也就是董俷來到圉城的第七天。

按照早先董俷和劉望的約定,也差不多這兩天他會帶著典韋一起來圉城和他相聚。

說心裡話,董俷有點想念劉望了!

一方面是渴望能早點見到典韋,另一方面卻實在是有點受不了這圉城枯燥的生活。

蔡邕忙於應酬那些名士,每天早出晚歸,很少有在家的時候。

更不要說提點董俷的學問,有時候一天下來,都未必能說上幾句話。而那部《史記》,董俷讀的快要吐血。以前他學習,都是讓別人讀給他聽。好像那部伏波兵法,就是先由成方讀解,而後由綠漪誦讀。待到已經明白了一個輪廓,才自己看。

這有助於他的記憶和理解,董俷後來才明白,蘇秦為什麼能把一部鬼谷子苦讀好多年。漢語博大精深,成字載於書上的,不過幾千字而已。如何用最少的語言,來包容最多的含義,古人著書的時候都會反覆推敲,哪怕一個字也會耗費多年。

這也就形成了古漢語獨特的微言大義。

一個字,包含了多重意義。如果不反覆的聽、記、閱讀、理解,根本無法弄明白。

伏波兵法還好些,主要是記述馬援一生的用兵心要。

可那《史記》……

董俷覺得,就他那點墨水去理解《史記》中的博大精深,顯然是還差的太遠。黃劭有時候會為他解釋一番,可他的精力主要放在了那部《尚書》上面,也沒有太多的時間。董俷跑過去請教一次兩次,雖然黃劭不煩,可董俷卻覺得很不好意思。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黃劭將會成為他的主要謀主。

如今能有機會多學一些東西,對於董俷而言有很大的好處,他又怎能總去打攪呢?

日子就是這樣,在無聊中渡過。

每天除了練武就是啃生澀的《史記》,一兩天還好,時間長了,董俷有點不耐煩。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董俷更加想念劉望。

那是一個能和他說到一起的人,至少在很多方面,董俷覺得劉望能夠理解他的意思。

所以,利用手中的便利,董俷讓蔡府家人打掃房間,等待劉望的到來。

站在蔡府的水塘邊上,董俷意外的發現,他好像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