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部分

命令整個海軍所有未經歷練的艦上人員分批全部派赴“通濟”艦進行輪訓。(11)次年更正式諭令全軍,“嗣後非在練習艦練習完全者”,將直接影響升遷。

民國時代的“通濟”艦

見習生在“通濟”艦上進行爬桅訓練,帶有風帆設施的“通濟”是民國時代海軍內重要的風帆訓練艦。

1913年,前清海軍為籌組遠洋艦隊預儲人才起見而從英國購買的“應瑞”、“肇和”練習巡洋艦歸國,當年6月經劉冠雄陳請,總統袁世凱批准以“應瑞”、“肇和”、“通濟”三艦編組為練習艦隊,單獨設少將司令統轄,首任司令為後來支援程璧光發起護法艦隊事件的林葆懌,上任未久就被替換為饒懷文。三艘訓練艦中,裝備了透平蒸汽機的“應瑞”、“肇和”因為裝備較新,被選作高等練習艦,接替南京海軍軍官學校時代“通濟”艦的使命,主要用於軍官深造。帶有風帆設施“通濟”艦則作為海軍學校畢業生的基礎實習艦,接納全國各基礎海軍學校畢業生的上艦實習。練習艦隊成立後,南京海軍軍官學校因為輪訓軍官大都轉入“應瑞”、“肇和”實習,該校結業兩屆學生後即告裁撤,於1914年末和交通部吳淞商船學校合併,成立吳淞海軍學校。從此,民國海軍便形成以福州海軍學校、煙臺海軍學校為海軍軍官初級學校,吳淞海軍學校為高等海軍學校的教育體系。

改為基礎實習艦的當年7月,盛夏酷暑中,“通濟”艦突然發生了火藥爆炸的重大事故,傷亡見習生36人,幸虧處置得當才未釀成軍艦炸沉的慘劇。事發後,時任艦長稱陳訓泳(民國南京政府時代曾任練習艦隊司令)被降調處分。

進入民國時代,從一些跡象顯示,“通濟”艦的外觀出現了一處重要變化。

平定了孫中山發動的護法戰爭後,海軍部為將來再遇類似事件時聯絡方便起見,對部分軍艦實施無線電加裝改造。除“海圻”等主力軍艦外,“通濟”因具有培訓學生的需要,也獲入選。於1915年安裝瞬滅火花式無線電發報機、真空管式收報機各一臺,由艦上電燈的供電系統提供電力,功率1500瓦特。安裝無線電裝置,需要在艦外高處佈設天線,為此“通濟”艦的三根桅杆被拆除一根,剩下的兩根桅杆進行改造,桅頂安裝天線支架,在兩桅間連綴天線。(12)

此外,為儘量完善艦上裝置、以利於培訓教學起見,“通濟”艦在這一時段還加裝了480毫米直徑的探照燈兩座,照度均為8000枝燭光,其中軍艦前部的一座直接安裝在飛橋甲板上,另一座則安裝在專門於尾樓頂部甲板上新建的燈臺上。(13)

觀察桅杆的數量,是區分“通濟”艦處於清末或是民國時段的重要依據。

傷 逝

1915年末,不甘於討袁世護法戰爭失敗,逃亡日本的孫中山密謀以上海為中心,再度發動反對袁世凱的武裝起義。革命黨人陳其美、蔣介石、楊虎等潛滬四處聯絡起事,於11月10日成功刺殺上海鎮守使鄭汝成,受此鼓舞,又進一步在駐滬各軍中運動,意圖說服軍隊倒戈。

當時海軍在上海駐泊有練習艦隊“應瑞”、“肇和”、“通濟”三艦,考慮到海軍軍人文化程度較高,容易接受革命思想,陳其美、蔣介石等遂以三艦作為運動、爭取的目標,一時響應甚眾。

12月3日,“肇和”艦接到6日調往廣東的電令,艦上的革命黨人、實習軍官陳可鈞以為是起義預謀敗露,於是請求立刻發動起義。經過公推,在滬革命黨人選舉陳其美為淞滬司令,楊虎任海軍陸戰隊司令,孫祥夫任副司令,決定5日水陸並舉發動起義。

5日傍晚,楊虎和孫祥夫各率敢死隊數十人,分乘火輪舢板開往停泊在高昌廟江段的三艦。楊虎一部30餘人乘坐“虎威”、“虎率”登上“肇和”,發動艦上官兵起義成功,但因找不到彈藥艙鑰匙,拖延到晚6時才鳴響號炮宣佈上海起義開始。孫祥夫率領的一組乘坐新購的“平湖”火輪船負責發動“應瑞”、“通濟”二艦,航行途中被江面海關巡邏船攔截。經查所乘的“平湖”輪未辦牌照,被勒令返回出發碼頭,以致“應瑞”、“通濟”因未有外部革命黨上艦發動,而沒有起義。

得悉“肇和”艦叛變,駐在上海坐鎮的海軍耆宿薩鎮冰親自趕往“通濟”艦穩定局勢。6日凌晨4時,薩鎮冰指揮“通濟”和“應瑞”用舷側炮猛烈轟擊“肇和”,楊虎等未料該二艦沒有起義,驚慌失措中下令起錨衝出吳淞口。因艦上專業軍官多數被拘押控制,革命黨人缺乏系統駕艦經驗,無法使用起錨機,導致在原地被“通濟”等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