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都不會這麼說。
馬雲繼續談到他的第二個專案,也就是錢江律師事務所的專案。
“我在錢江律師事務所有個朋友,叫何向陽,是我的學生。我們給他做了一個網站,做完之後他不相信,於是他就寫了自己家裡的電話和傳真,做好之後就給他掛上去了。有好幾次電話響了,他那時候正在看《二戰警示錄》,接到電話時一個老外跟他用英語說,‘我是加拿大的律師,在網上看到了你們的事兒,想跟你聯絡。’”後來何向陽一見馬雲就跟他開玩笑說:“你嚇我。”
經歷了這些,馬雲的中國黃頁越做越好,越做越厲害,到1995年8月,中國電信開始在上海做了,馬雲也馬上緊跟著做。馬雲說當時他們的註冊號是第七號。那時候撥號用長途,用PPT,他一點兒都不懂,“要寫下一大堆的東西”。
從此,馬雲挺直了腰,也開始有了收入。他們在全國27個城市一個一個地開拓業務,在所有沒有網際網路的城市,他們都被視為騙子。但馬雲仍然像瘋子一樣不屈不撓,他天天都先這樣提醒自己:“網際網路是影響人類未來生活30年的3000米長跑,你必須跑得像兔子一樣快,又要像烏龜一樣耐跑。輳В客睿浚浚浚誇H很客氣地對馬雲說:“不要緊,你就用吧。”那個年代IT類的硬體東西,恐怕大多已不為人所知。據馬雲介紹,那時候的瀏覽器叫mosec,美國最大的搜尋引擎是webclou,而雅虎在那時候還很小,非常微不足道。
馬雲回憶道,那家公司裡的人跟他說要查什麼就可以在上面敲什麼,他就在上面敲了“beer”,結果搜尋出來德國啤酒、美國啤酒和日本啤酒,但是就是沒有中國的。然後他又敲了個“Chinese”,搜尋結果竟然是“nodata”,整個網路他查了好多都沒有資料。
以前只是聽聞網際網路,現在卻親自接觸到了網際網路,這多多少少讓當時的馬雲有些興奮。
於是馬雲就開始設想在中國建一個公司,專門做網際網路。
馬雲說,他當時做的第一個網頁就是海博翻譯社的十分簡陋的頁面,上面有價錢和聯絡電話。所以,如果沒有海博翻譯社,也許就沒有今天在電子商務領域談笑風生的馬雲了。
馬雲還十分清楚地記得,網頁是上午9點半做好的,晚上回來之後就收到了5個人的回信。當時馬雲特別激動。回信的人中有3個美國人,這當中有兩個是華裔,他們也特別激動,因為這是在網上見到的中國第一個網頁。還有兩封回信來自日本,想諮詢報價情況。馬雲很高興,儘管他並不懂網路,甚至對於網路可以稱得上“文盲”,但嗅覺靈敏的馬雲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直覺,他覺得網際網路這東西將來肯定有戲,網際網路將改變世界!馬雲意識到這是一口很深的井,這裡有一座富礦。不安分的馬雲隨即萌生了一個想法:要做一個網站,把國內的企業資料收集起來放到網上向全世界釋出。他立即決定與西雅圖的朋友合作。一個全球首創的B2B電子商務模式,就這樣開始有了創意。此時楊致遠建立雅虎還不到一年;而在北京,中國科學院教授錢華林剛剛用一根光纖接通美國網際網路,收發了第一封電子郵件。可見馬雲的遠見非常人所及。
理清楚思路之後,馬雲回到洛杉磯和那美國佬講:我們合作,你在美國負責技術,我回國內去,做一個網頁在網站上宣傳。沒過幾天就會有很多人有興趣,有很多人知道這事兒。當時馬雲就已經將這個專案的名字起好了—“中國黃頁(chinapage)”。
接下來,馬雲登上了回國的航班。帶著一顆筋疲力盡而又極度狂熱的心,馬雲開始了他與網際網路的第一次約會。
“傻人”的抉擇:建立海博網路
“傻人”的抉擇:建立海博網路
在馬雲回國的當晚,他請了24個朋友,都是上夜校認識的,也就是他名義上的“學生”。
馬雲教的這些“學生”全部都是做外貿出身的,他很清楚他們的需求。在馬雲和他們講了網際網路的這個提議之後,24個人當中有23個人說這事兒太先進,覺得這事兒不行,只有一個人說可以試試。24票有23票反對。
事後馬雲補充道:“我講了兩個小時,大家都沒有聽清楚,我也不知道自己講的是什麼東西,講完之後他們說這東西你不能幹,你幹什麼都行,開酒吧也行,要麼開個飯店,要麼辦個夜校,但就是不能幹這個。最後怎麼樣?其中23個人說算了吧,只有一個人說你可以試試看,不行趕緊逃回來。我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決定還是幹,哪怕24個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