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能去佛國淨土?”我說:“他不能去。即使佛國淨土就在他眼前,他所看到的也是眾苦交煎的眾生世界。”所以一定要放下怨恨、不平、貪念,才能體驗到佛國淨土的狀況。也可以說,十方的佛國,不外乎內心的世界。

似有實無

眾生心不同,隨起諸妄想;如是諸佛剎,一切皆如化。

——《六十華嚴經卷四盧舍那佛品第二之三》

此偈是說,因為眾生的心彼此不同,由心生起的妄想也各形各色,因此十方諸佛的淨土,也是如幻如化並非真實的。

一般人認為,現實的世界是真的;不信佛教的人,認為佛國淨土是人類想象中的虛幻世界。一般信仰佛教的,知道現實世界是虛幻的、臨時的,諸佛的淨土是真實的、永久的。此偈則說,諸佛淨土也是由於眾生的妄想而有,其實如幻如化,並非實有淨土。《金剛經》也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說有十方佛土,是對凡夫方便說,凡有方位時段,都不是究竟的淨土。究竟淨土遍於一切處,亙於一切時,處處是淨土,時時見淨土,只要體驗到實相是無相,無相也不離一切現象,處處有佛土,樣樣都是佛。但因眾生的心###不定,妄想心尚未消滅,煩惱執著,起起落落,所以不知佛國何處,不識佛是何人。因此諸佛不得不順應眾生的所喜所求,運用悲智願力,化現出種種佛國淨土。

希望求生佛國淨土的人,一定是還帶著煩惱積習的凡夫眾生;這些眾生在人間本來就看不到佛和淨土,只聽說有佛國淨土,尚未覺察到人生有多苦,還沒有要去什麼佛國淨土的意願,也懷疑是不是真有佛國淨土;如果已有往生佛國的願望,那是從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典中獲得的訊息。根據古來有些祖師們的介紹分析,凡是容受凡夫往生的佛土,尚不是真實的。諸佛自己的淨土,只有佛與佛之間可以體會到,別人無法揣摩也無法進入;那是遍於一切時空的存在,也超越於一切時空的存在。

由於眾生的心不同,因妄想而起種種佛剎,所以種種佛國淨土也是如幻如化。如幻如化的佛剎,是有形象、有方位乃至也有時限的,是一種方便的接引,不是究竟的佛土。但我們也一定要相信,諸佛各有國土,用以度化各類有緣的眾生。例如跟釋迦牟尼佛有緣,就生到這個娑婆世界來;跟阿彌陀佛有緣,就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眾生在不同的佛國中修行佛法,稱為夢中的佛事,所以佛國是似有而實無的。

眾生成佛

自歸於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意。

——《六十華嚴經卷六淨行品》

此偈是說,當自己認識了佛的精神,知道了佛的意思,接受了各人自己也能成佛的理念,就會盼望一切眾生,都能理解佛的道理,並願人人都能成佛。

佛是自己徹悟,又能覺悟眾生、安慰眾生、鼓勵眾生的大覺智者、大慈悲者。佛是由眾生之中產生的,是在斷盡煩惱,又能常度眾生而福德智慧究竟圓滿了的人。

一般的佛教徒,只知道在苦難緊急的時候,才求助於佛,等待佛的救濟。沒有錯,佛度有緣人,有求有應,可是此偈的“自歸於佛”,是自動地向佛的偉大人格致敬,但願自己也能具備成佛的條件。不僅自求成佛,也願所有一切眾生,將來都能發起成佛的大心,走向成佛的大道。

然而,成佛之道有頓有漸。說頓,就是在一念善心起,一念煩惱斷時,便能親自體驗到佛的智慧和慈悲,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便是這樣的道理,但他尚不是侷智圓滿的佛,必得繼續修行。說漸,就是要從高處著眼,先從低處起步,成佛當從做人開始,然後具備生天的條件、解脫煩惱的功力、廣度眾生的悲願,最後才能成為圓滿的佛。

有的人開始信佛,就發願成佛;有的人只是迷迷糊糊地希望成佛,但不知如何修行才能成佛;也有的人聽說從初發心到真正成佛,需要歷劫的修行自利利人的菩薩道,就心生氣餒而畏縮不前了。

其實,所謂歷劫成佛,目的是勉勵我們,不要老是在期待成佛的結果,切實地努力,無限期地做自利利人的修行工作,是最重要的。否則,經常指望著成佛的結果出現,本身就是一種煩惱,不僅不能成佛,而且不能解脫了。最好是先學菩薩精神,未成佛道先結人緣。成佛是努力耕耘的事,不是計時計日的事。

這麼說來,發願成佛豈不是遙遙無期的事嗎?這倒未必如此,當煩惱重的時候,時間才長;如果心中的煩惱少些,時間就過得容易;如果沒有了煩惱,至於自己何時成佛已不是問題,你的目標是使得一切眾生都能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