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滅亡。這次勝利,提高了唐太宗在西北各族中的威信。這一年,回紇等各族首領一起來到長安,朝見唐太宗,尊唐天宗為“天可汗”。李靖一生屢立戰功,從唐末的《虯髯客傳》開始,後世有很多關於他的文藝創作。
相關知識
天可汗:
天可汗是西域各國對唐朝皇帝的尊稱。公元630年,西域各國君主在長安請求唐太宗成為“天可汗”,意為天下的總皇帝,即為天下共主。天可汗除了是西域各國君主一種對唐朝皇帝的榮銜,還是一種有實質意義的國際組織體系,藉以維持當時各同盟國的集體安全。在這天可汗制度內,各成員國均有獨立主權,不得互相攻擊,而作為盟主的唐帝國,也有一定的權利和義務:透過由天可汗下詔冊立,宣示各國的繼承人為合法。各成員國之間的爭執,由天可汗派員仲裁。若成員國受到攻擊,天可汗要給予援助。天可汗可以調動各國軍隊組成聯軍,攻擊違反同盟利益的國家。天可汗制度始於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都曾接受天可汗的尊號。
《虯髯客傳》
《虯髯客傳》是一篇唐傳奇,由唐朝末年杜光庭所撰寫。《虯髯客傳》講述的是李靖於隋末在長安謁見司空楊素,為楊素府的家妓紅拂所傾慕,隨之出奔。途中二人結識了豪俠張虯髯﹐一同來到了太原,透過劉文靜見到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虯髯本有爭奪天下的志向﹐但見到李世民後,自知不能和他相比﹐便將全部家財送給了李靖﹐讓他輔佐李世民成就功業。虯髯客後來去了扶餘國自立為王。篇中故事情節和兩個主要人物紅拂妓﹑虯髯客均出虛構﹐主旨在表現李世民為真命天子﹐由此宣揚唐王朝統治的合理性。《虯髯客傳》人物描寫精彩、刻畫鮮明突出、文筆細膩生動、藝術成就在唐傳奇中屬於上乘。後世有很多戲曲以之為題材﹐如明朝張鳳翼的《紅拂記》﹑張太和的 《紅拂記》﹑淩濛初的《虯髯翁》等。由於這些文藝作品,後人又將李靖﹑紅拂﹑虯髯三人稱作“風塵三俠”。
十八
正 文
六難難阻祿東贊,萬里取經唐玄奘;
武后篡唐成女帝,仁杰桃李天下芳;
請君入甕來少卿,口蜜腹劍李宰相。
釋 義
六難難阻祿東贊
文成公主入藏:
祿東贊是唐朝時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大臣。松贊干布當時一心與唐朝和好,派祿東贊前往唐朝求親。當時西域各國都派了使者前往求親,唐玄宗李世民難以決定與誰和親,便出了六道難題去考這些使者。(另有三道和五道兩種說法。)其它使者見到這些難題紛紛束手無策。只有足智多謀的祿東贊用非常巧妙的辦法一一解開了這些問題。唐玄宗見此情景非常高興,便將文成公主許配給了松贊干布。文成公主進入吐蕃之後,不僅把唐朝的優秀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傳入了西藏,還和松贊干布同心協力發展吐蕃的經濟和文化。當時藏族沒有文字,在文成公主的主張下,松贊干布派人研究創造了三十個藏文字母和拼音造句文法,結束了藏人無文字的歷史,從此漢文書籍可以譯成藏文。西藏過去沒有完整的歷法,文成公主入藏後推行夏曆制,大大便利了藏族歷史文化的紀年和著錄。文成公主入藏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加強了漢藏人民的友好關係。
萬里取經唐玄奘
玄奘取經:
玄奘俗家名叫陳煒,世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是唐朝的高僧。佛教起源於印度,中國的佛經都是由梵文翻譯而來的。(梵文,古印度的一種文字)。玄奘看到當時很多佛經翻譯得很不準確,便決定前往佛教的發源地印度取經。玄奘歷經艱險,耗時四年來到印度。在那爛陀寺,玄奘拜名僧戒賢為師,學習了五年。後來玄奘在參加了印度戒日王在曲女城舉辦的辯經大會,在這場有十八名國王、三千多名佛教學者和外道兩千多人參加的大會上,玄奘講論之後,任人提問,卻沒有一個人的問題能把他難到。當時佛教分為大乘、小乘兩個教派,大乘派尊玄奘為“大乘天”,小乘派尊他為“解脫天”。返回唐朝之後,玄奘將帶回的大量梵文佛經翻譯成漢文,還將自己沿途經歷寫成了《大唐西域記》。由於玄奘的經歷極富傳奇色彩,後世有很多關於他的文學創作和傳說,明朝的吳承恩創作的《西遊記》還被列入四大古典名著。
武后篡唐成女帝
女皇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她原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李治經常讓她幫助自己處理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