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魏子易搬家。
這簡直是天賜良機,黎夏又怎麼會輕易放過,她趕緊道:“子易,我知道你是在為我考慮,可我們也應該為孩子考慮考慮。”
為人父母之後,孩子便是父母最大的軟肋。
黎夏清楚的拿捏著這一點,繼續道:“他還這麼小根本離不開人,你又要幹活又要賺錢,哪有時間照顧他,若是像今天這樣家中闖入了歹徒,你又不在家,歹徒沒找到值錢的東西,將他擄走賣給人販子怎麼辦?”
魏子易聽見這些話,頓時陷入了沉默之中。
巧巧說的對,他實在是太沒本事了,連孩子最基本的安全都保障不了。
魏子易有些苦惱,黎夏見狀接著說道:“子易,自打我自殺未遂,重新醒過來的時候,我就決定要拋棄過去的一切,這輩子只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外面有些什麼流言蜚語我都不在乎,我在乎的只有我的家人、我的朋友能不能過好,子易,我希望你也如此。”
黎夏的想法只是現代世界多數年輕人的想法而已,但這個想法放在古代社會就顯得非常出格了。
魏子易聽著秦巧巧的理論,看著秦巧巧堅定的眼神,回想起剛剛她面對歹徒時臨危不懼的模樣,只覺得眼前這個女子除了容貌之外,和他記憶中巧巧的樣子沒有一丁點相似,完全就是另一個人。
他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本能的往後退了半步,保持一定距離之後重新看向秦巧巧。
看到那熟悉的臉龐看向孩子時,流露出自己熟悉的溫柔時,又忍不住在心中嘲笑了自己一番。
巧巧經歷了那麼多苦難折磨,性格若是不變得堅毅些,又怎麼能保護自己和家人。
這一切要怪就要怪他無用,無法給她一個避風港。
魏子易帶著愧疚之意,道:“巧巧,對不起。”
原主的悲劇,錯根本不在魏子易。
魏子易雖然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可出生貧困,在當下的局勢裡,這樣的人若能工於心計心狠手辣的話尚有一絲出頭的可能,但偏偏他生性正直善良,這就註定了他這輩子很難出頭。
這是命,由不得人。
可話雖然如此,但黎夏卻打算順著魏子易的話往下說,她道:“子易,你若是真覺得對不起我,便來幫我做事吧,我現在需要你。”
聽見這話,魏子易一直自責內疚的心反倒得到了一絲舒暢,他趕緊問道:“巧巧你說,只要是我能做到的,一定盡全力。”
“秦家想辦一傢俬塾,你學問好又對小孩子又耐心,所以想請你來擔任先生可以嗎?”
人只有忙碌充實起來才會覺得生活有奔頭,原主記憶中的魏子易並非像現在這般傷春悲秋,反而是個很溫暖的人。
為了她的兒子,必須要讓魏子易先振作起來,所以才臨時有了創辦私塾的想法。
魏子易聽見黎夏這話,臉上露出些許喜色,激動道:“當然可以,巧巧,我一定會好好教書育人,絕不誤人子弟。”
“私塾我打算就建在秦府附近,你這兒距離秦府實在是太遠了,每天往來非常不便,要不這樣,你就先住進秦府,等私塾籌備好了,我讓人給你留一間房,倒是你搬到私塾居住也行。”
黎夏話說道這個份上,魏子易哪還能不同意,他道:“巧巧,我聽你的。”
第112章 (新增600字)
秦元鶴與趙惠雲本就有撮合女兒和魏子易的意思,因此對於黎夏讓魏子易帶著孩子暫時住進秦府的廂房中這一舉動一點意見都沒有。
只不過秦元鶴和趙惠雲卻對魏子易收養的這個孩子有很大的意見。
倒不是因為多養一個孩子會多增加花銷和麻煩,而是他們因為梁鄒奇一事,對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都心有忌憚,怕自己掏心掏肺的養大,最後還是成了個白眼狼。
只不過黎夏一再稱自己跟這個孩子有緣,十分喜歡這個孩子,秦家兩老也不好再說什麼,再加上二老已經上了年紀,對於孩子天生有一種親切感,因此沒幾日二老便整日抱著孩子,哄個不停,不肯撒手了。
孩子在秦家有二老寵著,有丫鬟乳母帶著,魏子易心裡放心,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黎夏所創辦的私塾之中。
之前魏子易給黎夏的印象是溫吞、儒雅、怯懦,甚至還有點沒有主心骨,但經過創辦私塾這件事之後,黎夏發現了魏子易的另一面。
他不僅有真才實學,還非常有自己的想法,他將當下的私塾中存在的弊端全部總結出來,列出改善的方案,然後再與黎